[实用新型]具有螺旋滚的旋耕船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3634.7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8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厚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厚芝 |
主分类号: | A01B33/04 | 分类号: | A01B3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魏国先 |
地址: | 410143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螺旋 旋耕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农用耕整田机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农用耕整田机具大致分为二类:
1、水田耕整机——整机由行走和工作两大部分组成,工作部分包括犁、耙、蒲滚等农具。发动机通过三角皮带将动力传至传动箱,经齿轮减速后带动驱动轮旋转,驱动机器前进,传动箱与牵引架通过转向轴连接,牵引架与牵引杆相连接,牵引杆与工作部分(犁、耙、蒲滚)相连接,来完成耕田和整地作业。存在的问题是:犁、耙、蒲滚分开使用,费工、繁琐,耕宽250cm,泥脚深度小于30cm,工效是犁田1.5~2亩/小时,油耗是犁田0.4~0.5千克/亩。
2、IBG系列机滚船——整机由方向盘、船体、变速箱和驱动轮组成,发动机通过三角皮带将动力传至传动箱,经齿轮减速后带动驱动轮旋转,驱动机器前进,它的两个驱动轮既起驱动机器前进的作用,同时又是工作轮,在前进过程中将泥土打烂,完成耕整地作业。它存在的问题是:耕宽900cm,工效是2~4.5亩/小时,油耗是0.4~0.5千克/亩,它在工作过程中只能将泥土打烂,不能翻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集犁、耙、滚多功能于一体、省工省时、效率高、耗油少、耕整质量好的具有螺旋滚的旋耕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具有螺旋滚的旋耕船,船体上安装固定机架,机架上连接安装有动力、传动机构、减速机构、驱动轮、方向机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减速机构连接传动驱动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机架上还连接安装有螺旋式旋耕滚,螺旋式旋耕滚同样由同一动力通过同一传动机构、减速机构连接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螺旋式旋耕滚包括旋耕片和旋耕滚轴,旋耕片为多片,螺旋式安装固定在旋耕滚轴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耕片可采用正梯形、反梯形、长方形,或者:正面为长方形或梯形,侧面为人字形的旋耕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斜轴向的两相邻旋耕片用连接条连接固定,连接条离叶片顶端距离为2-5cm。
上述技术方案中,螺旋式旋耕滚在旋耕轴径向排列有5个头或6个头、7个头旋耕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耕滚轴上不仅安装有旋耕片,还安装有旋耕刀,或者旋耕滚轴上全部安装旋耕刀。
上述技术方案中,减速机构由多组齿轮变速箱组成,齿轮减速后,分别有快速输出轴和慢速输出轴,慢速输出轴传动驱动轴、驱动轮,快速输出轴连接传动螺旋式旋耕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轻便,传动省力,一机多用,高效节能。耕整泥脚深,质量好。特别是螺旋式旋耕滚设计独特,构思巧妙,旋耕片螺旋式安装在旋耕滚轴上,而且斜轴向的两相邻旋耕片用连接条连接固定,连接条离叶片顶端距离2-5cm,这种结构使本机将犁、耙、滚三功能集于一体,不仅能够犁田,而且能将泥块打烂、耙平,连接条的连接固定不仅能够增加旋耕片的强度,而且能将收割后的稻杆、杂草压入泥中,腐烂成为有机肥。本实用新型整机工效高,犁、耙、滚三道工序一次性完成,2.5-3亩/小时。而原有技术水田耕整机仅犁田一道工序,1.5-2亩/小时,要是犁、耙、滚三道工序,则时间更长,因此,本实用新型工效高出很多倍,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本机耕作泥脚深,达到50cm左右,与原技术泥脚深小于30cm相比,本实用新型深20cm左右,这种深耕细作,有利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本实用新型耕宽800cm至1100cm,与原有技术耕整机和机滚船相比,更宽、范围更大。特别是本实用新型犁、耙、滚三工序一次性完成耗油仅0.3-0.4千克/亩,相对于原有技术一道工序就耗油0.4-0.5千克/亩,本实用新型耗油少,节油节能显著。本实用新型与原有技术相比:原有水田耕整机,犁田或耙、滚分开使用,工作时仅一种功能,而原有机滚船也只有一种功能,只能将泥土打烂,不能翻耕。上述原有技术工效低,耕宽窄,泥脚浅,耗油多;本实用新型功能齐,效率高,耕宽宽,泥脚深,质量好,节油节能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机不包括驱动轮、旋耕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螺旋式旋耕滚结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减速机构左视图
图6为减速机构右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
1——机架 2——船体 3——变速箱
4——档位连接杆 5——档位操作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厚芝,未经李厚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接头坯料超声波自动探伤装置
- 下一篇:主板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