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张力自动调节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3606.5 | 申请日: | 2007-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3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焕 | 
| 主分类号: | D04B27/00 | 分类号: | D04B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1007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自动 调节 装置 | ||
1.一种张力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是它的自动控制电路由信号取样电路(I)、基准信号电路(II)、电压比较电路(III)、定时取样电路(IV)、单稳态触发电路(V)、直流开关(VI)、执行电路(VII)、电源电路(VII)、直流稳压电路(IX)组成,由信号取样电路(I)对经纱张力大小的检测信号经电压比较电路(III)与基准信号电路(II)的基准信号相比较后,输出脉冲信号依次控制单稳态触发电路(V)的状态、直流开关(VI)的开、断和执行电路(VII)的动作,实现对经纱张力的自动调节,电压比较电路(III)输出的脉冲信号同时加至定时取样电路(IV),输出高电位反馈至电压比较电路(III),在选定时间内控制检测信号的输入,以保证调节的准确度,电源电路(VIII)、直流稳压电路(IX)提供直流稳压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是信号取样电路(I)由红外光电耦合器GD1和电阻R1、R2组成,GD1的二极管正极、三极管集电极并接电源正极,GD1的二极管负极、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串接R1、R2后并接电源负极,基准信号电路(II)由并接于电源两端的电阻R3、R4串接支路构成,电压比较电路(III)以电压比较集成块IC1为核心组成,其中IC12、3脚分别连接GD1三极管发射极和R3、R4的连接点,IC11、4脚并接电源负极,IC17脚串接电阻R5后与8脚并接电源正极,定时取样电路(IV)以556时基集成块IC2的一半为核心组成,其中IC21、2脚并接电阻R6与电容器C3的串接点,R6另一端、IC24脚连接电源正极,C3负极连接电源负极,IC26脚连接IC17脚,IC25脚串接电阻R8、二极管D5后,D5负极连接IC12脚,IC23脚与电源负极间串接电容器C4,单稳态触发电路(V)以IC2的另一半为核心组成,其中IC210、14脚并接电源正极,IC212、13脚并接电阻R7和电容器C6的连接点,R7另一端串接电位器W1后,W1的滑动端与另一固定端并接电源正极,IC211脚串接电容器C5,C5另一端、C6负极、IC27脚并接电源负极,直流开关(VI)中的继电器J1线圈两端并接二极管D6后,D6负极端连接IC29脚,D6、J1线圈并接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执行电路(VII)中,由电源变压器B2、整流二极管D8~D11、电容器C10构成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并接J1的常开触点J1-1、微型直流电机IZD的串接支路,电源电路(VIII)由熔断器FU、扼流圈L0、滤波电容器C0和电源变压器B1构成,直流稳压电路(IX)为由整流二极管D1~D4、滤波电容器C1、C2和稳压块IC0构成的桥式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各元件焊接好后,安装在外壳内、面板上,红外光电耦合器GD1安装在张力杆侧面处,微型直流电机IZD安装在盘头箱内,通过齿轮与无级变速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力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其自动控制电路还有开机保护电路(X)、直流开关2(XI)、工作指示电路(XII)、工作电压指示电路(XIII),其中开机保护电路(X)以555时基集成块IC3为核心组成,IC35脚串接电容器C9、2脚连接电容器C7、电阻R9的串接点、6、7脚并接电容器C8、电阻R10的串接点,C9另一端、C7、C8负极、IC31脚并接电源负极,IC34、8脚、R9、R10另一端并接电源正极,直流开关2(XI)中继电器J2线圈两端并接二极管D7后,D7负极端连接IC33脚,D7、J2线圈并接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J2的常闭触点J2-1串接在执行电路(VII)的J1-1、IZD串接支路中,工作指示电路(XII)的发光二极管LED1串接在IC29脚、D6负极之间,LED1正极连接IC29脚,工作电压指示电路(XIII)中的发光二极管LED2和限流电阻R11串接后,LED2负极连接IC33脚,R11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焕,未经杨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6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