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闸门框架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3316.0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1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材山 |
主分类号: | E04B9/02 | 分类号: | E04B9/02;E04F1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万***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门 框架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门框架,尤指一种装设于天花板上,供消防设备与空调设备作为排烟口与通风口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大楼林立的同时,消防设备与空调设备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而于每楼层皆须设立数座消防排烟口与冷气通风口,以保持于密闭空间中空气的流通及发生火灾时可快速的将浓烟排除。
而于现今的消防排烟闸门皆以较为粗厚的边框并以近似百叶窗的板片作为闸门的设置,且冷气通风口则以网状的框架设置,其设置于楼层中对于整体观瞻则大大的影响空间的美观,且于装设、维修及保养时则更增加拆装时的烦锁程序及耗时且困难,因此,如何于独立空间与公共空间的闸门框架能达到美观且不失其效果及可快速的完成保养及维修,就是人们所深研的问题。
因此,发明人希望利用单片式闸门框架为基材设计出一种可以嵌设天花板上的作为排烟及通风装置,藉此,以达到更为快速的装设,及能快速的开启或关闭闸门进行保养与维修,且更能达到美化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闸门框架改良结构,一主框体与闸门框体间设置一扣制件与弹性组件及一绞链,其作动时能使闸门作90度开启或关闭的掀转,而使得进行保养与维修时更为快速,且更能达到美化的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闸门框架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主框体、一闸门框体、一扣制件、及一弹性组件,其特点是:所述主框体由一近似L型的金属材所组装而成,并于内缘数侧面形成管状的枢轴,且一侧面形成一矩形的枢轴,然于一侧面的枢轴枢接一扣制件,而该扣制件与主框体间设置一弹性组件;所述闸门框体由一近似L形的金属材所组装而成,其于顶部环围处形成一折部,并于一侧底部外围处形成一铰链,该铰链枢接于主框体的枢轴中。
所述主框体为一弯折的金属材制成。所述闸门框体为一弯折的金属材制成。所述弹性组件具有适当变形裕度。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簧片、弹性胶体。所述闸门为网格板或实心板制成。
藉此,经由扣制件的抵扣,能更快速且简易的将闸门作开启与关闭的动作,另主框体与闸门框体为一弯折成型的金属材,且该闸门框架可替换各式板材,其对各空间与环境有美化的作用,当中主要运用扣制件与弹性组件作为启闭的控制,并藉由一绞链与枢轴对应,使闸门框体设于一主框体上可作90度的开启或关闭的掀动,使闸门框架可快速的启闭更能达到美化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完全符合专利申请的要件,然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框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图1中D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闸门框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E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图4中F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1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动作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动作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弹性组件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标号说明:
主框体 1 枢轴 11、11′
弹性组件 12 扣制件 13
轴杆 131 折部 14、22
凸部 15 闸门框体 2
铰链 21 尖端 211
穿孔 23 闸门 24
底板 25 棒体 3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图3与图4-图6所示:图中见悉,为本实用新型的闸门框架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主框体1、一闸门框体2、一扣制件13、及一弹性组件12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主框体1由一近似L型的金属材所组装而成,并于内缘数侧面形成管状的枢轴11,且一侧面形成一矩形的枢轴11′,然于一侧面的枢轴11枢接一扣制件13,而该扣制件13与主框体1间设置一弹性组件12,以供扣制件13可作适当的旋动;
另,该闸门框体2由一近似L形的金属材所组装而成,于顶部环围处形成一折部22,并于一侧底部外围处形成一铰链21,供枢接于主框体1的枢轴11′中,可使闸门框体2于主框体1中可作90度的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材山,未经黄材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2,6-二乙酰基吡啶的方法
- 下一篇:发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