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挡泥板导电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3056.7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桂祥 |
主分类号: | B62J39/00 | 分类号: | B62J39/00;B62J15/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挡泥板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高结合性的自行车挡泥板导电扣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导电端子、金属扣座相扣合简易顺畅、结合强度佳、导电性良好,而且可以有效增进组装效率及保持稳固结合导电状态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的富裕及环境的变迁,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愈来愈注重,而自行车由于兼具无污染、环保及运动健身的双重功效,在欧美等许多生活较富裕的国家中已逐渐由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演变为兼具短程代步及休闲健身等多重功能的工具,并广为一般大众所喜好使用;因此,为保障大多数自行车骑乘者的人身安全,上述许多国家皆有专门的立法,以针对自行车行车安全方面的结构装置作一规范,以自行车的挡泥板结构而言,在欧洲许多国家(如:德国等)都规定,其后挡泥板内需要设置导电层,以衔接预设的发电(或电池)设备与发光装置(如:后警示灯),方便在夜间或光线不足处所可以产生光线照明或警示作用,而达到较完备的安全效果。
常见的前述衔接自行车车尾发光装置与挡泥板内导电层结合的挡泥板盖导电扣结构,如图1~图3所示,其金属扣座200是由一铆合座2001、一铆合片2002相互抵紧铆合在挡泥板盖300表侧,并连通此一挡泥板盖300内的导电层,使此一铆合片2002、铆合座2001周缘侧形成一环绕,且铆合片2002中段沿周缘设有环凹缘2003;另衔接发光装置的导电线400端部则设有一导电端子100,导电端子100是在一延伸片1003的一侧,以一铆钉头1001的铆合部10011贯穿一夹片1002的孔10021,再穿过延伸片1003的孔10031,再与延伸片1003另侧的一铆合座1004的颈部10041夹持铆合(详细请参阅图3),使此一铆合座1004在铆钉头1001、夹片1002及延伸片1003的周缘形成一环绕,且此一铆合座1004的开口侧周缘设成一环凸缘10042。
组合时,利用铆合座1004直接扣压在铆合片2002上,使导电端子100金属扣座200环凹缘2003外侧包覆铆合座1004的环凸缘10042,而形成一衔接定位;然而,上述此种结构的衔接定位方式完全依赖铆合座1004的环凸缘10042与铆合片20012的环凹缘2003相互嵌合,虽然具有组装简易的特点,但是因长久的振动摩擦、或碰撞挤压,容易使导电端子100的铆合座1004与金属扣座200的铆合片2002产生变形,导致发生接触不良或松脱情形,为其使用上的一大缺失。
依据前述常见的挡泥板导电扣结构,当铆合座2001贯穿挡泥板盖300的贯通孔时,铆合座2001的周缘恰可接触挡泥板盖300贯通孔周缘的导电层而形成导通电源状态,方便导电端子100扣合铆合座1004后将电源由发电器导接至金属扣座200及挡泥板盖300整体,使自行车车尾发光装置得以通电发亮,然而,因为金属扣座200的铆合座2001与铆合片2002扣合时,铆合座2001周缘与挡泥板盖300的贯通孔周缘接触之处未必能完全形成良好的导电功效,是其另一个缺失。
有鉴于常见挡泥板盖导电扣结构仍有上述的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这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挡泥板导电扣结构,使导电端子与金属扣座保持紧密的结合状态,有效避免因为振动或不当外力造成的松脱情形,形成良好导通电源的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挡泥板导电扣结构,主要包括:一导电端子,一金属扣座,一挡泥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由一具铆合部的铆钉头、一延伸片、一具凹部的铆合座、及一夹持组件组成;所述金属扣座,由一具颈部的铆合座、及一具穿透部的铆合片组成;所述铆钉头的铆合部穿置于所述延伸片,所述铆合座对应穿设所述延伸片,经冲压扩孔的所述铆合部铆合在所述铆合座的孔周缘,所述夹持组件套入所述铆合座的凹部,形成一导电端子;所述金属扣座的一铆合座的颈部穿过具导电功能的挡泥板盖的孔,所述金属扣座的铆合片中心贯设的孔套设在所述颈部,经冲压铆合的所述颈部与所述铆合片孔内底部周缘固定并紧设在挡泥板盖,所述金属扣座的铆合片外周缘冲设多数个穿透部且穿刺入挡泥板盖的导电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桂祥,未经黄桂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