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床吸附实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2765.3 | 申请日: | 2007-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9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0 | 分类号: | G01N30/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 地址: | 410083湖南省长沙市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吸附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尤其涉及大气污染控制设备中的移动床吸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种能够对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的化学物质,某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浓度达到一定数量时,还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前很少关注的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处理也逐渐成为大气污染控制的一个重点。对VOCS废气的治理有多种工艺技术可以应用,但对于许多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废气的控制与治理,一般是通过吸附来解决。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对吸附机理的研究尚未成熟,工业化的应用也只是根据小型实验装置的经验进行适当的放大;而国内对有机气体的吸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够为吸附研究和相关教学提供便利的实验装置也比较稀缺,可连续操作的此类实验装置几乎没有。现有的吸附实验装置是将吸附剂装入两根吸附柱中,有机气体在经过其中一根吸附柱时与内装的吸附剂接触,从而得到净化,当使用一段时间吸附剂达到饱和后,则切换为另一根吸附柱吸附,第一根吸附柱内的吸附剂进行再生。即使是现有的移动床吸附实验装置在吸附剂的更新过程中,也主要是通过控制阀门将吸附剂分段排出,或者通过对吸附柱内装吸附剂的一次性清空进行更新。此种吸附剂的更新方式不仅缺乏连续性,加大了工作量,而且不能对吸附剂在吸附柱内的吸附时间进行控制,容易造成吸附剂的浪费,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操作性好、性能安全可靠、使用简捷方便、体积小、原料省的移动床吸附实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连续操作的移动床吸附实验装置,包括吸附柱、螺旋输送机、与吸附柱下部相连通的进气管和与吸附柱上部相连通的出气管。吸附柱顶部连接有一个新鲜吸附剂存储箱,吸附柱底部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相连通,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连接有一个饱和吸附剂存储箱。
该实验装置的进气管管壁一侧开有进气管检测孔,出气管管壁一侧开有出气管检测孔。
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有气泵,进气管上设有一手动阀。
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与吸附柱的连通处分别设一过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吸附柱底部连通有一个螺旋输送机,饱和后的吸附剂通过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进入螺旋输送机,并被螺旋输送机输送至饱和吸附剂存储箱,实现吸附柱内吸附剂的向下移动更新过程,从而保证长时间运行的吸附效果。通过控制螺旋输送机的转速可以调节吸附剂在吸附柱内的吸附时间,以保证吸附剂的充分利用及吸附操作的连续性、稳定性。整个吸附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容易操作,主要用于研究不同种类吸附剂对不同种类或不同浓度的有机气体的吸附实验,尤其可用于需要长时间连续操作的日常教学实验与吸附机理的研究,具有可连续操作性好、性能安全可靠、体积小、原料省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旋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新鲜吸附剂存储箱 2、吸附柱
3、气泵 4、螺旋输送机
5、饱和吸附剂存储箱 6、进气管
7、出气管 8、进气管检测孔
9、出气管检测孔 10、手动阀
1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床吸附实验装置,包括吸附柱2、螺旋输送机4、与吸附柱2下部相连通的进气管6、与吸附柱2上部相连通出气管7。吸附柱2为一筒状结构,内装吸附剂,吸附剂可以为活性炭、氧化铝、硅胶等。吸附柱2顶部连接有一新鲜吸附剂存储箱1,吸附柱2底部与螺旋输送机4的进料口相连通,螺旋输送机4的出料口连接有一饱和吸附剂存储箱5。
进气管6的管壁一侧开有进气管检测孔8,出气管7的管壁一侧开有出气管检测孔9。平时,进气管检测孔8和出气管检测孔9均可用螺栓将其拧上,需要时可拧开螺栓进行检测,也可以将此处设为监测点,实时监测混合气体在吸附前后的有机气体含量,进而分析比较吸附效果。在进气管6和出气管7与吸附柱2的连通处分别设一过滤板,以防止吸附剂进入进气管6和出气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通过压缩气体出口腔清洁液的口腔清洁工具
- 下一篇:夜间行车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