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加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2642.X | 申请日: | 2007-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05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忠 |
| 主分类号: | B67D5/02 | 分类号: | B67D5/02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 地址: | 4154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加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大桶的油或液体移出的装置,特别是适用于家庭炒菜用油的移出需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炒菜的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食品,每天,家家户户都需要用它。目前,市场上用来装油的桶子基本上可分为大桶和小桶,大桶一般有5升左右的油。因大桶油相对价格便宜,一次购买的量多,符合长期用油的需要,所以多数家庭都选择购买大桶油。但多数家庭在使用时,又非常的不方便,往菜锅倒油时特别的费力,一不小心就是油倒多了或少了。而大多数人便每次将大桶油倒出到小桶内,再用小桶的油炒菜。但当每次由大桶油转移到小桶时,这种倒油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大桶瓶口对小桶的瓶口,容易造成油液的漏出及浪费,且对于力气小的人,其倒油时也颇为费力。另外,多余大桶和小桶也占用了厨房空间。而上述情况在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即轻松又简单方便地解决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将大桶内的油简单、轻松、方便地移出到所需容器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连通有抽油装置。所述的抽油装置为手压活塞式抽油装置。
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包括一活塞腔,活塞腔内设有活塞,活塞腔的进口与所述的进油管连通,活塞腔的出口与所述的出油管连通,活塞腔的进口设有第一止回帽。在活塞上设有油道。
所述的油道上靠近活塞腔出口的一端还可设有第二止回帽。
所述的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还可以是设一活塞腔,活塞腔内设有活塞,活塞腔进口、出口分别与进油管、出油管连通,活塞腔的进口、出口均设置于活塞腔的底部,并都设有止回帽,活塞腔内进口、出口及活塞之间构成一油道9。
所述的抽油装置为电动抽油泵。所述的电动抽油泵可以是活塞式或离心式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使用时只需将进油管密封插入到油桶油液处,提拉活塞的拉杆或打开电动抽油泵就可将油源源不断的抽出。另外,采用电动抽油装置还可将多抽的部分回抽。
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解决家庭日常的‘大桶油→小油瓶→油碗→炒菜锅’这样的食用油流程;实现‘大桶油→炒菜锅’这样的直接流程,为使用大油桶的家庭带来了便利,使人们用油的方式更简单,实用,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进油管1、出油管2。进油管1与出油管2之间连通有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3。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3包括一活塞腔4,活塞腔4内设有活塞5,活塞腔的进口6与所述的进油管1连通,活塞腔的出口7与所述的出油管2连通,活塞腔的进口设有第一止回帽8。在活塞5上设有油道9。所述的油道9上靠近活塞腔出口的一端还可设有第二止回帽10。活塞5上设有拉杆12。
使用时将进油管1密封插入大桶11的油液内,提压活塞的拉杆12油液便可顺利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流出到炒锅14或所需容器。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进油管1、出油管2。进油管1与出油管2之间连通有电动抽油泵13。所述的电动抽油泵可以是活塞式或离心式抽油泵。启动电动抽油泵,使用时将进油管1密封插入大桶11的油液内,便可将油液源源不断地从大桶11中抽出通过出油管2流到炒锅14或所需容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一进油管1、出油管2。进油管1与出油管2之间连通有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参见图4所示,所述的手动活塞式抽油装置还可以是设一活塞腔4,活塞腔4内设有活塞5,活塞腔进口6、出口7分别与进油管1、出油管2连通,活塞腔的进口6、出口7均设置于活塞腔的底部,并均设有止回帽8、10。活塞腔内进口、出口及活塞之间构成一油道9。活塞上设有拉杆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忠,未经王立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6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