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蒸发板与冷凝板合一的蒸馏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532.1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9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涧峰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1495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蒸发 冷凝 合一 蒸馏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净水制备装置,具体是在利用常规能源生产蒸 馏水时,使一次提供的能量多次重复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也越来越重。而 人们生活的提高,对食用纯净水的需求也在加大。目前常规做法是利 用能源将水蒸发成水蒸汽,然后冷却水蒸汽凝结成蒸馏水。这需要有 锅炉及冷却装置和冷却用水,且要消耗大量的长规能源。这就使纯净 水很难进入家家户户保持长期食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使一次供给的能量多 次传递,重复利用的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占地面 积小,热效率可达100%左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在由外壳1和内壳2及保温 层3组成的密封的装置中,并排固定着八块金属板4。中间两块金属 板的内侧一面由电阻丝6供热。这两块金属板的另一面附有能够吸收 原料水的吸附层5。这两块板称作第一块板。电阻丝热源会使吸附层 5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汽。向两侧数第二块金属板带有竖向安装的吸热 片,水蒸汽凝结在上面而成蒸馏水,流到下面的集水槽17中。第二 块金属板的另一面同样附有能够吸附原料水的吸附层5。水蒸汽的凝 结而释放出的潜热,使吸附层中的原料水蒸发成水蒸汽。水蒸汽再凝 结到第三块金属板的冷凝板一面,流入下面的集水槽17中。它另一 面蒸发的水蒸汽凝结到最末端的冷凝板上,流到下面的集水槽17中。 它的一面即装置的两个端面,附着的冷却水把最后的余热散发到环境 中去。它们都是内侧一面是冷凝板,而外侧一面是蒸发板。集水槽中 的蒸馏水由导管集中后从11导出装置。
蒸发板上面所述的吸附层5,可用彭胀珍珠岩或火山灰颗粒来附 着。也可用泡沫或厚纸板等来附着。其表面应呈凹凸不平,增加蒸发 面积。为使原料水吸附均匀,在吸附层5中横向装有几道盛水槽8, 槽间用导管7联通。加原料水时,水首先进入第一道槽中。当第一道 槽满后,原料水能通过导管7进入第二道槽中。以此类推,使每块板 上的每道槽都装满原料水。槽间的距离由水与所使用的吸附层材料间 的浸润高度来确定。
所述的蒸发板与冷凝板合一的第二和第三块板,合计共4块板, 它们都呈曲面形。其目的是在固定的长宽尺寸下,尽量增加其冷凝和 蒸发面积。
为了使原料水易于蒸发,也为了增加工作区间的水蒸汽含量比 例,在装置中采用一负压装置。其方法是在工作区间温度较低的末端, 安装一胶囊13,改变胶囊13在工作区间所占据的容积,即可产生有 利于蒸发和雾化的设计负压。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适于家庭使用。
2.节能效果显著,热效率可达100%,并且继续提高的余地还很 大。
附图说明
附图为实施实例的剖视图。图中1外壳、2内壳、3保温层、4 金属板、5吸附层、6电阻丝、7槽间导管、8盛水槽、9原料水入口、 10溢流管出口、11蒸馏水出口、12支脚、13胶囊、14拉力弹簧、 15活动端盖、16末端冷却水、17蒸馏水集水槽。
具体实施说明
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一个实例。它可以被看作是一 个由支脚12支撑着的,严格密封着的长方体。它除了两个端面以外 的四个面,是由外壳1和内壳2以及保温层3组成。4是八块金属板。 中间的两块的一面夹有电阻丝热源6,而另一面是粘有吸收层5的蒸 发板。它除了下边一边外的其余三个边与壳体是基本密封固定的,而 下边的边与壳体有空隙。装置的两个端面的两块金属板,处于环境中 的一面是吸附着冷却水的最末端冷却板。处于装置内的一面是冷凝 板,它的四边与壳体是严格密封的。其余的四块金属板,内侧是带有 竖向安装吸热片的冷凝板,而外侧一面是粘有原料水吸附层5的蒸发 板。它们除下边的边外的三个边与壳体基本密封固定,而下面的边与 壳体留有空隙,目的是使整个装置处于同一负压中。这四块板都呈曲 面形,以尽量增加蒸发和冷凝的有效工作面积。吸附层5上装有几道 横向的盛水槽8以及槽间导管7。原料水从六个带有U形管的入口9 分别注入各块蒸发板。当每块蒸发板的最上面一道盛水槽注满后,通 过导管7流入下一道槽中。当最下面一道槽注满后,多余的原料水会 通过导管导出,由溢流管10流出装置,避免流进装置中。11是带有 U形管的蒸馏水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涧峰,未经王涧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