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料油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350.4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2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荣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南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7/01 | 分类号: | A47J47/01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楚浩 |
地址: | 5150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料 油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家庭或餐馆厨房中用于盛食用油的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日常经常性使用的、有把手供握持的,每次烹调可从嘴口倒出少量食用油的油壶。
背景技术
现有家庭中使用的油壶,包括本体和盖子,本体上开有较大的敞口,以满足从商店购买来的食用油其包装瓶子可将食用油部分分配到油壶中,并由盖子对敞口实现紧闭,以防止食用油溢出,通常,为了平时经常性使用的方便,在盖子上还另开有一个较小的、用于满足每次倒出使用量的嘴口,考虑到容易受周围空气污染的问题,嘴口也常配置有合适的小盖子。现有这类容器的不足是,每次倒出时需要打开小盖子,用完后又需将小盖子盖下,存在操作麻烦、手指容易接触到溢出食用油的问题,尤其是烹调时,应对各种工具或食物,手部已显得较忙乱,由一手握着油壶的把手,另一手来打开嘴口的小盖子,已显得困难、不易满足,即使是由一只手打开嘴口的小盖子、再由该手握着油壶的把手进行倒油,也仍需按分开的两个步骤进行操作,存在不能同时操作,操作烦琐、不利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在一手握着把手的情况下同时利用该手的拇指推压有关机构则可打开嘴口小盖子以便嘴口露出满足倒油的油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当拇指脱离作用时小盖子能够自动将嘴口关闭的油壶。
其目的由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调料油壶,包括:
一个上方敞口的、可供批量油进入的本体;
一把安装在本体侧壁上的把手;
一个可封闭本体上方敞口的敞口盖;
一个嘴口,形成于敞口盖上,作为供少量油倒出的出口;
一个转动盖,活动安装在嘴口的一侧,与嘴口呈现吻合,可通过转动或翻转,让嘴口露出或将嘴口关闭,
其特点是,还包括:
一条条状凹槽,形成于敞口盖上,位于嘴口的后部,与嘴口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
转动盖于安装处的一端,其下部形成有可供连接的连接部件;
一推杆,装配于条状凹槽内,可在条状凹槽中前后移动;
推杆的前端与转动盖的连接部件连接。
这样,当推杆在条状凹槽中前后移动,可通过连接部件带动转动盖转动或翻转,起到打开或盖住嘴口的作用。
上述方案中,推杆与条状凹槽之间安装有限位机构,用于防止推杆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走位,保证各部件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限位机构可通过在推杆与条状凹槽的侧壁或推杆与条状凹槽的底部之间形成的凸缘和凹槽,由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来限位。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可以作出如下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方案中,推杆与条状凹槽之间安装有复位机构,用于在推力撤离时,推杆可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可在条状凹槽的后端部形成一个下阶梯,在推杆的后端下部形成一个向下突出的侧板,在下阶梯上设置一弹簧,由下阶梯的侧壁与推杆的侧板来进行压缩。这样,当推杆受到拇指推压在条状凹槽中向前移动,便使弹簧受到压缩,为外力撤离时产生推杆的向后作用力准备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油壶,可满足倒油时,使用者仅用一只手握着把手,同时可由拇指推压推杆向前移动,通过推杆带动转动盖转动,让嘴口露出,从而实现一手能同时完成翻盖和倒油两种操作的作用,具有使用方便,不沾油、卫生的特点,另外,复位机构的设置,能够在拇指推力在撤离时,使推杆向后移动,通过带动转动盖翻转而自动关闭嘴口,具有嘴口关闭自动的特点,再者,由于复位机构的存在,转动盖也不会因受到碰触轻易打开而具有防止食用油溢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油壶组装状态转动盖关闭嘴口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油壶组装状态转动盖转动嘴口露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具体详述: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例的油壶,包括本体1、把手2、敞口盖3、转动盖4、推杆5和弹簧6。在敞口盖3上形成有嘴口31,它由敞口盖3上的开口边沿处向上延伸生成的侧壁围成,呈向上倾斜的斜口,作为油倒出的出口;敞口盖3于嘴口31的后部,形成有一条条状凹槽32,该条状凹槽32与嘴口3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转动盖4通过其两侧的凸缘42与嘴口31两侧耳33的配合,活动安装在敞口盖3上,位于嘴口31于接近条状凹槽32的一端处,可以通过转动或翻转让嘴口31露出或关闭嘴口31,转动盖4的下部形成有可供连接的连接部件U型部41;推杆5装配于条状凹槽32内,可在条状凹槽32中前后移动,推杆5的前端通过两侧的凸缘54与转动盖4的连接部件U型部41连接,当推杆5在条状凹槽32中前后移动,将通过其两侧凸缘54带动连接部件U型部41使转动盖4的两侧凸缘42在侧耳33中转动,转动盖4因此而打开;推杆5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凹槽51,条状凹槽32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凸缘321,凹槽51作为凸缘321的行轨,由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配合构成推杆与条状凹槽的限位机构,实现移动过程中的限位;条状凹槽32的后端部还形成一个下阶梯322,推杆5的后端下部还形成一个向下突出的侧板52,在下阶梯322上设置一弹簧6,由下阶梯322的侧壁与推杆5的侧板52来进行压缩,构成推杆与条状凹槽之间的复位机构,以便推杆5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压缩弹簧6,而当推力撤离时,弹簧6复位,可带动推杆5向后移动,使转动盖4关闭嘴口;另外,在下阶梯322和推杆5上分别形成有弹簧6的限位护翼323和护翼53,由护翼323、护翼53和下阶梯322台面以及推杆5内顶盖将弹簧6限定。再者,敞口盖3与本体1吻合的下部内沿形成略为突出的、相距有一定距离的两条凸缘34,可起到使敞口盖3与本体1更加密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南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南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网印刷机工作台升降结构
- 下一篇:32段PID控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