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热水腔的柴炉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61242.7 | 申请日: | 200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3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璋;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带热水腔的柴炉。
背景技术:
在烧柴的地区用户使用柴炉时,通常是柴炉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烟气温度较高,有大量的热量被浪费掉,另外在烧柴的过程中,燃料不能自动地进入炉膛,需要不断的将燃料送进炉膛。为克服这些缺陷,对带热水腔的柴炉进行了研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带热水腔的柴炉,它能够有效地利用烟气中的余热加热热水供用给户使用,且能自动供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有盛灰腔、盛灰腔门、进料槽门、进料槽、漏灰孔、炉膛、盛水腔体、炉口、排烟通道,炉膛连接于盛灰腔的上部,炉口连接于炉膛的上部,排烟通道连接于炉膛侧壁的上部,盛水腔体连接在炉膛外壁上部,盛灰腔腔体、炉膛腔体、排烟通道腔体依次相通,盛灰腔门安装在盛灰腔侧壁上,进料槽连接在炉膛侧壁上,在炉膛内进料槽的底板上设有漏灰孔,进料槽门安装在进料槽进口处,所述的进料槽的轴线与重力垂直方向的夹角α为0~70°,且进料槽坡向炉膛,柴通过自身重力自动滑向炉膛。
所述的炉膛底部侧壁设有进风孔,在炉膛外壁装有风道且与进风孔相通,风道外壁上装有风机。
它还包括安装在炉膛侧壁中部的透明观火窗。
所述的盛水腔体连接在排烟通道的外壁上。
所述的盛水腔体连接在炉膛外壁上部和在排烟通道的外壁上。
所述的夹角α可为10°、20°、30°、45°、50°、60°等。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炉膛外壁上部或(和)排烟通道的外壁增设一个连通的盛水腔体、进料槽的轴线与重力垂直方向的夹角α为0~70°,烟气通过炉膛9侧壁上部,然后再经过排烟通道13排出,且进料槽坡向炉膛,柴通过自身重力自动滑向炉膛的结构,故它能够有效地利用烟气中的余热加热热水供用给户使用,且能自动供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包括有盛灰腔1、盛灰腔门2、进料槽门3、进料槽4、漏灰孔5、炉膛9、盛水腔体11、炉口12、排烟通道13,炉膛9连接于盛灰腔1的上部,炉口12连接于炉膛9的上部,排烟通道13连接于炉膛9侧壁的上部,在炉膛9外壁上部或排烟通道13的外壁设有一个连通的盛水腔体11(也可以在炉膛9外壁上部和排烟通道13的外壁设一个盛水腔体11),盛灰腔1腔体、炉膛9腔体、排烟通道13腔体依次相通,构成空气和烟气的通道,在盛灰腔1的侧壁上安装有盛灰腔门2,在炉膛9的侧壁设置了与重力方向有一定夹角(夹角为0~70°,可为10°、30°、45°、60°等)的进料槽4,在进料槽4的进口处安装有进料槽门3,在进料槽4的底板上有漏灰孔5。
工作时,将点燃的柴从进料槽4口送入进料槽4,柴靠自重会沿着有坡度的进料槽4滑到炉膛9内继续燃烧,关上进料槽门3,防止烟气从此处漏出,打开炉膛9下面盛灰腔1侧壁的盛灰腔门2,让空气从此进入盛灰腔1经过漏灰孔5进入炉膛9内供柴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向上加热放在炉口12的锅,由于锅和炉口12的密封效果较好,此处烟气漏出较少,烟气通过炉膛9侧壁上部,然后再经过排烟通道13排出,此时烟气中剩余的热量就会加热盛水腔体11内的水,再次利用了烟气中的热量。燃烧过程中由于柴燃烧后变成灰,灰从漏灰孔5落入盛灰腔1,柴靠自重会沿着有坡度的进料槽4不断的滑到炉膛9内继续燃烧,当放上一根较长的柴时,可以自动燃烧较长的时间。当盛灰腔1内的炉灰达到一定量时,通过打开盛灰腔门2,将炉灰取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