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能、风能互补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210.7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2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兴;刘振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华兴;刘振威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H02K7/18;H02N6/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春耀 |
地址: | 524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能 风能 互补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是一种光能、风能互补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而且人们生活的环境不断受到污染,现有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的系统有多种,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技术,根据当地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风能发电装置或太阳能发电装置,无论是风能发电装置还是太阳能发电装置都受到环境的限制,太阳能发电夜晚不能工作;风能发电如风速没达到所需速度也不能工作。近年国内外出现光能、风能互补发电装置,但由于光能、风能采集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其风能采集系统是三角形风叶,经测试风速达到3米/秒才能工作,光能采集系统是蛙工太阳板,光能利用率只有2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能利用率高、采风效果好、性能稳定可靠、寿命长的光能、风能互补发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光能、风能互补发电装置包括风叶、微风发电机、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光伏储能电池和支架,风叶、微风发电机和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均安装在支架上,风叶与微风发电机的启动轴连接,微风发电机和板式阳能接收晶片分别与光伏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的风叶的采风面为球面。
所述的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设在风叶上方的支架上。
所述的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设在风叶下方的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风页采用球面形的采风面,不受风向限制,全方位采风,抗强风,风进入后可自行在风叶装置中产生回旋动力,提高风速,风速达到0.5-0.8米/秒即可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2。
图中:1风叶,2微风发电机,21启动轴,3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4光伏储能电池,5支架,6避雷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能、风能互补发电装置包括风叶1、微风发电机2、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3、光伏储能电池4和支架5,风叶1、微风发电机2和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3均安装在支架5上,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3固定在风叶1上方的支架5上,在支架5的顶部设有避雷器6,风叶1与微风发电机2的启动轴21连接,微风发电机2和板式阳能接收晶片3分别与光伏储能电池4电连接,所述的风叶1的采风面为球面,可以全方位采风,抗强风,风进入后可自行在风叶1装置中产生回旋动力,提高风速。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板式太阳能接收晶片3还可以安装在风叶1下方的支架上,具体安装方式根据周边环境而定,其它同上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华兴;刘振威,未经林华兴;刘振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冷热水混合阀座预埋安装装置
- 下一篇:小拼装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