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绷带成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0584.7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贵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人兵 |
主分类号: | A61F15/00 | 分类号: | A6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00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绷带 成卷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绷带成型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等单位使用的绷带是较小卷的,但因为连续生产的原因,从绷带生产织机上取下的是很大卷的绷带,这就需要将它分成小卷,现在的方法是依靠人工手摇成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绷带成卷机,能够自动将生产织机上取下的是很大卷的绷带分为小卷的绷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将大卷的绷带分为小卷的绷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绷带成卷机,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绷带成卷机,由送料、卷绕、切断、出料、生头六大系统组成,六个系统互相配合将大卷的绷带分为小卷的绷带;送料系统由送料马达7固接于机架1,导向辊10、装料辊11、送料辊13活接于机架1组成,原料卷12装在装料辊11上,成卷系统由抽料汽缸支架3固接于机架1、抽料汽缸4固接于抽料汽缸支架3,抽料芯轴6活接于抽料芯轴后支座5和抽料芯轴前支座8上,抽料芯轴后支座5、抽料芯轴前支座8固接于机架1,抽料芯轴前支座8上有抽真空的管孔,抽料芯轴6两边有绕摆臂支杆15转动的压料胶辊9,摆臂19上固接摆臂压杆20,摆臂支杆15上固接摆臂支板17,卷料马达18固接于机架1组成,卷料马达18传动压料胶辊9,压料胶辊9摩擦抽料芯轴6,在抽料芯轴6上卷绷带,摆臂压杆20可调压力大小,实现成卷直径的调节,切刀系统由切刀14活接于机架1组成,切刀14在送料辊13与压料胶辊9之间,出料系统由抽料汽缸支架3固接于机架1,抽料汽缸4固接于抽料汽缸支架3,抽料芯轴6活接于抽料汽缸4和压料胶辊9组成,出料时压料胶辊9在摆臂压杆20的驱动下打开,抽料芯轴6在抽料汽缸4的驱动下缩回,实现成卷退出,生头系统由真空泵2固接于机架1,吸嘴16固接于摆臂支板17,抽料芯轴前支座8,抽料芯轴6和压料胶辊9组成,抽料芯轴6的中间有孔,侧壁有槽,真空泵2通过管路与抽料芯轴前支座8,吸嘴16连接,生头时抽料芯轴6伸出,卷料马达18运转传动压料胶辊9,压料胶辊9合拢摩擦抽料芯轴6,真空泵2抽真空,送料马达7送料,绷带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在抽料芯轴6上,卷绕生头。
这样设计,具有明显的优点:
1、结构简单。
2、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参见附图,机器由机架、送料、成卷、切刀、出料、生头等六大系统组成。
机架:机架1由三块钢板固接组成。
送料:由送料马达7(固接于机架1),导向辊10、装料辊11、送料辊13(活接于机架1)组成。原料卷12装在装料辊11上。
成卷:由抽料汽缸支架3(固接于机架1)、抽料汽缸4(固接于抽料汽缸支架3),抽料芯轴6(活接于抽料芯轴后支座5、抽料芯轴前支座8),抽料芯轴后支座5、抽料芯轴前支座8(固接于机架1),抽料芯轴前支座8上有抽真空的管孔,抽料芯轴6两边有绕摆臂支杆15(固接于机架1)转动的压料胶辊9(活接于摆臂19),摆臂19上固接摆臂压杆20,摆臂支杆15上固接摆臂支板17,卷料马达18(固接于机架1)组成。卷料马达18传动压料胶辊9,压料胶辊9摩擦抽料芯轴6,在抽料芯轴6上卷绷带。摆臂压杆20可调压力大小,实现成卷直径的调节。
切刀:由切刀14(活接于机架1)组成。切刀14在送料辊13与压料胶辊9之间。
出料:由抽料汽缸支架3(固接于机架1),抽料汽缸4(固接于抽料汽缸支架3),抽料芯轴6(活接于抽料汽缸4)和压料胶辊9组成。出料时压料胶辊9在摆臂压杆20的驱动下打开,抽料芯轴6在抽料汽缸4的驱动下缩回,实现成卷退出。
生头:由真空泵2(固接于机架1),吸嘴16(固接于摆臂支板17),抽料芯轴前支座8,抽料芯轴6和压料胶辊9组成。抽料芯轴6的中间有孔,侧壁有槽,真空泵2通过管路与抽料芯轴前支座8,吸嘴16连接。生头时抽料芯轴6伸出,卷料马达18运转传动压料胶辊9,压料胶辊9合拢摩擦抽料芯轴6,真空泵2抽真空,送料马达7送料,绷带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在抽料芯轴6上,卷绕生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人兵,未经贵人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05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