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射式模型飞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9889.6 | 申请日: | 200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85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罗乃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乃正 |
主分类号: | A63H27/18 | 分类号: | A63H27/18;A63H27/1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射 模型 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射式模型飞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弹射式模型飞机的机翼直接固定在机身上,当其在弹射升空过程中,整个机身连同机翼都必须承受着强大的冲击力,而这种冲击力既抵消了模型飞机向上的弹射力,又给模型飞机的飞行效果带来较大影响,并且降低其使用寿命。针对这种状况,有些商家作了些改进,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397968Y中公开了一种可转翼弹射式模型飞机,它包括有机身、机翼、尾翼、方向舵等,其特征在于:机翼通过轴、限位弹簧装于机身上,机身上有机翼锁定装置将机翼与机身重叠成0度定位,而机身上的延时触发装置可作用于机翼锁定装置,让机翼展开与机身成90度角。机翼锁定装置由卡销、轴和定位扭簧组成,装于机身头部的垂直孔中。延时触发装置是一空气阻尼装置,装于机身下方,其手柄复位时可触碰机翼锁定装置的卡销。空气阻尼装置由空心筒、活塞、弹簧、拉杆、手柄及单向进气阀门组成。这种结构的弹射式模型飞机通过空气阻尼装置控制机翼的初始位置,当飞机处于弹射升空时,其机翼与机身呈直线重叠,阻尼力最小,可获得最大的弹射力,飞得更高,当飞机在空中滑行时,机翼处于打开状态,阻尼力最大,可极大的延长其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但是,该弹射式模型飞机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昂,并且其转翼的打开过程也直接影响到实际的飞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操作灵活、弹射升空阻力小、弹射高度高、飞行时间长、使用寿命长的弹射式模型飞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射式模型飞机,包括机头和机身,其结构特征是机身前部铰接有二个机翼连接座,可折叠的机翼设置在机翼连接座和/或机身上,机翼连接座通过橡筋与机身或机翼连接座相接。
所述的机翼连接座上插装有撑杆,机翼两侧分别与二个撑杆相接。机翼连接座上依次设置有装配用的铰接孔、固定橡筋的拉钩和插装撑杆的定位孔。
所述的机身上设置有安装机翼连接座的定位柱,定位柱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定位柱为二个。机身上设置有供机翼连接座转动收藏的凹位,该凹位和定位柱上方设置有机身顶盖。机身前部下方设置有弹射用的钩头。机身呈S字形。机身尾部设置有可用于捆绑折叠后的机翼的尾翼。
所述的机头呈流线形锥体,其插装在机身上,机头上设置有朝下或朝上的插销,机身前端设置有朝上或朝下的装配孔。
本实用新型中的机翼通过机翼连接座和机身连接固定:两侧的机翼连接座上的撑杆连接机翼两侧,机翼中间固定在机身上;机翼连接座与机身铰接,机翼水平折叠后与机身合并在一起,并通过尾翼将其整个缠绕固定。当模型飞机弹射升空时,其整机的体积最小,阻力也最小,可弹射到更高的高度,随着模型飞机的逐渐升空,尾翼也逐渐松开,机翼连接座在橡筋的弹力作用下,绕定位柱向外转动,与其相接的机翼也逐渐打开。当模型飞机在空中滑行时,机翼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此时空气阻力最大,也就是意味着模型飞机可以在空中停留更长时间,也可以滑行更远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上设置有朝下或朝上的插销,机身前端设置有朝上或朝下的装配孔,可有效防止模型飞机着地或碰撞到物体时,机头从机身上掉落,或因惯性掉落,增强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阻力问题,而且折叠的机翼明显改进弹射效果,再加上布质材料,其折叠效果更佳,整体的弹射阻力变小、腾空时间变长、弹射高度增加,比一般的弹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也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中的机翼采用布料,其质地柔软,且安全耐用;流线形锥体的机头和机翼,以及S字形的流畅机身,均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可提升飞行质量,并带来更多乐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不包括机翼、撑杆和尾翼)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不包括机翼和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翼折叠后和机身合并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尾翼捆绑在机翼和机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射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中:1为机头,1.1为插销,2为机翼连接座,2.1为铰接孔,2.2为挂钩,2.3为撑杆,2.4为定位孔,3为机身顶盖,4为机身,4.1为装配孔,4.2为定位柱,4.3为钩头,5为尾翼,6为机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乃正,未经罗乃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9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棉块收集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质量碳化硅晶体生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