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的避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9822.2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7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霍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启明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B62B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159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三轮车 婴儿 手推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的车轮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一般都没有设置避震机构,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若路面不平而颠簸,就及其容易使儿童车上下震动,给小朋友的骑车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危险。近年来市面上也出现了带避震机构的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其将避震机构设置在轮叉内,当车轮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而上下震动时,避震机构可将车轮的震动转换为自身的弹性势能,从而使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平稳行驶。但这种避震机构的结构复杂,安装麻烦,且避震的力度不可以调节。部分现有的产品,其避震机构设于座位下方,安装也困难,同时会产生座位的倾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避震力度可调、安装方便的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的避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的避震装置,包括轮叉和避震组件,其中轮叉由两个轮叉臂和一个轮叉座组成;两个轮叉臂的一端均铰接在轮叉座上,另外一端分别连接在轮轴两侧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组件包括一个活动连接单元及两个弹性组件;其中活动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及位于连接杆两端的与轮叉座连接的活动块;两个弹性组件分别与活动块活动连接后,铰接在轮轴两侧端。
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座、弹性导杆、第二弹簧座以及弹簧;其中弹性导杆套接弹簧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上。
所述的活动块可随弹性组件的伸缩而旋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避震组件设置在轮叉与轮轴之间,安装方便,当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震动时,弹性组件的弹性导杆做伸缩运动,带动弹性组件上的弹簧做伸缩运动,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与此同时,弹性组件与轮叉之间的两活动块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起,因而两活动块可以同步前后转动,从而方便调节避震组件的长度和倾斜度,达到调节避震力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轮叉座与活动连接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一级避震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二级避震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轮叉1、避震组件,其中轮叉1有两个轮叉臂11和一个轮叉座12组成,轮叉座12的上端设有将轮叉座连接至座包的安装孔13;两个轮叉臂11的一端均铰接在轮叉座12上,另外一端分别连接在轮轴4两侧端。避震组件包括一个活动连接单元3和两个弹性组件2,其中活动连接单元3包括连接杆31及位于连接杆两端的与轮叉座连接的活动块32;两个弹性组件2分别与活动块32活动连接后,铰接在轮轴两侧端。弹性组件2包括第一弹簧座21、弹性导杆22、第二弹簧座23以及弹簧24;其中弹性导杆22套接弹簧24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弹簧座21、第二弹簧座23上;并且通过第一弹簧座21与轮轴4侧端连接,通过第二弹簧座23与活动块32连接。活动块32通过连接支点321与轮叉座12铰接,并可绕连接支点321相对轮叉座12,随弹性组件2的伸缩运动在轮叉座12的限位范围内前后旋转。此外,通过手动的方式,两块活动块32可通过连接杆31同步地相对于轮叉座12在180°范围内前后旋转,从而调节避震的力度。
如图3所示,当通过手动方式将活动块32向后旋转后,避震组件2与轮轴4垂直;此时本实用新型处于一级避震状态,能减缓车轮所产生的较大的震动。如图4所示,通过手动方式将活动块32向前旋转后,避震组件2的长度较之图3所示的垂直位置变长了,倾斜度也加大了,减震能力相对较弱;此时本实用新型处于二级避震状态,适合于路面较为平坦时或承载重量较轻的儿童时。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原理如下:当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推车行驶而产生颠簸震动时,轮叉臂11可绕转轴14相对轮叉座12转动,同时弹簧24做伸缩运动,带动弹性导杆22伸缩。此外,可将活动块32向后或向前旋转,来调节避震组件2的避震力度。此外,本实用新型轮叉座12与轮叉臂之间,以及弹簧与弹性导杆之间,均设有限位结构,因而本实用新型在避震时,弹性组件的压缩范围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并不会产生过度的压缩而使轮胎与轮叉座相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启明,未经李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9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速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高温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