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童车后箱与车后座的连接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59638.8 | 申请日: | 2007-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7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智乐堡儿童玩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G25/00 | 分类号: | A63G25/00;B62J9/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华欣 |
| 地址: | 523330广东省东莞市石排***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童车 后座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童车后箱与车后座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人们对小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重视,为了开拓小孩子的智力和加强小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们会为他们的小孩子购置许多玩具,而童车是小孩子们最喜爱的益智玩具,如电动玩具车、电动玩具摩托车、摇摆车等,其能模拟现实机动车的驾驶操作,具有开发儿童智力、加强儿童手与眼睛的反应能力、使儿童能提前感受机动车的驾驶操作。现有的摩托车型童车的后箱通常是通过扣接方式或螺接方式固定在连接座上,然后与连接座一起通过螺钉与车后座固定,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很牢固在将后箱固定在车后座上,但是装拆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童车后箱与车后座的连接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童车后箱与车后座的连接结构,包括车后座、后箱、连接座,后箱设置在连接座上,车后座开设有卡槽,连接座下端面成型有卡扣,卡扣与卡槽扣接。
所述卡扣为“U”型结构,“U”型边两侧向外成型有凸块。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后箱设置在连接座上,将连接座的卡扣对着卡槽用力按压,卡扣进入卡槽中,卡扣两侧的凸块卡在卡槽内,从而将后箱和连接座固定在车后座上;用力按压卡扣的“U”型边,使凸块脱离卡槽,即可轻易将后箱和连接座从车后座上拆下,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4,一种童车后箱与车后座的连接结构,包括车后座1、后箱2、连接座3,后箱2设置在连接座3上,车后座1开设有卡槽4,连接座3下端面成型有卡扣5,卡扣5与卡槽4扣接。卡槽4内侧成型有凹槽,卡扣5为“U”型结构,两“U”型边形成弹性结构,“U”型边两侧向外成型有凸块6,凸块6卡在卡槽4内侧的凹槽内。
安装后箱2时,后箱2通过扣接方式或螺接方式固定在连接座3上,将连接座3的卡扣5对着卡槽4用力按压,卡扣5进入卡槽4内,卡扣5两侧的凸块6卡在卡槽4内的凹槽中,从而将后箱2和连接座3固定在车后座1上;拆卸后箱2时,用力按压卡扣5的“U”型边,使凸块6脱离卡槽4内的凹槽,即可轻易将后箱2和连接座3从车后座1上拆下,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智乐堡儿童玩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智乐堡儿童玩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96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