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9623.1 | 申请日: | 200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汉生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揭阳市博佳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镜芝;黄少松 |
地址: | 522031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登高 自动 坠落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空作业人员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的作业过程中,防止从空中坠落的保护装置,具体是一种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登高工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可将安全带系在牢固的构件上,起到防止高空坠落的作用。但是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的过程中,防坠落安全保护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在现有防坠落保护装置中,大多数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防坠落保护装置的缺点,为高空作业人员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作业全过程中防止从空中坠落,提供一种结构既简单,使用又安全、方便的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防坠落器和导轨。导轨为“”形。防坠落器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L”形侧板、一只倒“Y”形前制动蹄、一只倒“Y”形后制动蹄和一条复位弹簧,前制动蹄和后制动蹄分别通过销轴A铰接在侧板的前上方和后上方,前制动蹄和后制动蹄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C与连动板铰接连接,在连动板的中间,设有安全带系绳孔,前制动蹄和后制动蹄的下方各设有左右制动齿,制动齿位于导轨的上方且与导轨上接触面接触连接,在侧板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别通过销轴B连接底导轮,底导轮与制动齿对应设置且与导轨的下接触面接触连接,复位弹簧装设在前制动蹄的销轴A上,其作用力在侧板和前制动蹄之间。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防坠落器的侧板上,设置侧导轮,侧导轮通过销钉装设在侧板预留的孔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安装简便,使用方便,自锁性能好,安全牢固可靠,供登高作业人员使用。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作业全过程中,万一失手或失足,该装置将会把作业人员吊在导轨上,等待他人前来营救或自救,防止因不慎坠落发生伤亡事故,是上下杆塔及移位作业人员全过程保护的一种理想防坠落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之防坠落器(含导轨)的立体图,图2-图3为防坠落器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图4为图2之A-A剖视图,图5为图3之B-B剖视图,图6为导轨的横截面视图。
图中,1、导轨 2、侧板 3、前制动蹄 4、后制动蹄 5、连动板6、侧导轮 7、底导轮 8、销轴A 9、销轴B 10、销轴C 11、复位弹簧 12、系绳孔 13、制动齿 14、销钉 15、导轨上接触面 16、导轨下接触面 17、导轨侧面 18、导轨底部 19、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一种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包括防坠落器和导轨。
导轨1的横截面如图6所示,为“”形。
所述防坠落器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L”形侧板2、一只倒“Y”形前制动蹄3、一只倒“Y”形后制动蹄4和一条复位弹簧11,前制动蹄3和后制动蹄4分别通过销轴A8铰接在左右侧板2的前上方和后上方,前制动蹄3和后制动蹄4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C10与连动板5铰接连接,在连动板5的中间,设有安全带系绳孔12(产品出厂前,已配备安全带,安全带两端装设连接件,中间配有调节件,图中未画出),前制动蹄3和后制动蹄4的下方各设有左右制动齿13,制动齿13位于导轨1的上方且与导轨上接触面15接触连接,在侧板2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别通过销轴B9连接底导轮7,底导轮7与制动齿13对应设置且与导轨1的下接触面16接触连接,复位弹簧11装设在前制动蹄的销轴8上,其作用力在侧板2和前制动蹄3之间,在所述防坠落器的侧板2上,设有侧导轮6,侧导轮通过销钉14装设在侧板2预留的孔上。本实施例,所述销轴A8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左右侧板2上,前制动蹄3和后制动蹄4分别铰接在销轴A8上;所述销轴B9一端固定连接在侧板2上,另一端装设底导轮7。
本实施例,还可在所述侧板2的下部内侧,设置凸棱19,凸棱与侧板同体连接,凸棱的高度低于底导轮7的上侧面的高度。在正常情况下,导轨下接触面16不与凸棱19接触。但凸棱的作用在于:1、对下导轮7起防碰撞保护作用;2、当底导轮7被破坏时,凸棱19能托住导轨下接触面16,在需要制动时,制动齿13和凸棱19能将导轨紧紧夹住。
其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
根据现场情况,首先,在杆塔上架设爬梯,爬梯的结构和安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其次,一般在爬梯的右侧装设导轨1,将导轨的底部18固定连接在杆塔上(图中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汉生,未经郑汉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9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水器主体的上盖
- 下一篇:一种锌合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