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9455.6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7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良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F01N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张培祥 |
地址: | 52907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特别是一种带有消声器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机动车噪声是城市噪声公害的重要来源,也是环保工作的主要控制对象之一。为了减少机动车噪声污染,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对包括摩托车在内的车辆噪声加以限制。在我国,相当部分国产摩托车将由于噪声水平不能达标而退市。究其原因,除了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不高以外,消声器内部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国产摩托车的消声器的常规设计是采用多级扩张腔结构,即废气从导入管依次通过扩张腔1、扩张腔2、扩张腔3,最后经由尾管排出。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消声频率段较宽,但消声量不足,同时也不能针对某些噪声峰值频率进行衰减,所以不能得到较好的消声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摩托车的消声效果不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摩托车上设有消声器,消声器采用双谐振腔结构,针对某些噪声峰值频率进行衰减,可以较好地降低排气噪声;同时,第一个谐振腔位于整个消声器的最前端,形成前置谐振腔结构,可以有效抑制消声器壳体振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摩托车上设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导入管、导入管盖、壳体、隔板、插入管、尾管、尾盖和尾圈,该消声器通过多个隔板把其内部隔成了多个扩张腔,在其中两个扩张腔内分别增设了谐振腔,且扩张腔与所增设的谐振腔是互通的。摩托车运转时,废气经导入管进入消声器后,首先进入第一个扩张腔,在该腔内,由于气体体积膨胀可以衰减部分声能,同时,一部分气体进入第一个谐振腔并与该腔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构成谐振系统。由于该系统处于整个消声器结构的最前端,谐振腔与扩张腔构成前置式谐振腔结构,这样可有效抑制消声器壳体振动噪声。
气体在流过第一个扩张腔后,再通过插入管直接进入第二个扩张腔。气体在该腔内再次体积膨胀并衰减部分声能,然后再通过插入管进入第三个扩张腔和第二个谐振腔内,由这两个腔构成的谐振系统可再一次衰减部分声能。最后,气体通过尾管排出,声能已得到大幅降低。
为了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该实用新型用于摩托车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改进效果:整车通过噪声降低了0.2dB(A)~0.5dB(A)。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的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上设有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导入管1、导入管盖5、壳体2、隔板3、6、8、12、插入管4、7、9、11、尾管13、尾管封盖10、尾盖14和尾圈15,该消声器通过多个隔板把其内部隔成了多个扩张腔,在所述的扩张腔17、19内分别增设了谐振腔16和谐振腔20,且所述的扩张腔17与谐振腔16是互通的,所述的扩张腔19与谐振腔20是互通的。所述的隔板3将扩张腔17和谐振腔16隔开,且隔板3上设置有插入管4;所述的隔板8将扩张腔19与谐振腔20隔开,且隔板8上设置有插入管9;在所述的隔板6、8、12上设置有插入管7;所述的隔板12位于扩张腔18和扩张腔19之间,且所述的插入管11和尾管13位于隔板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良,未经李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9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钢化炉骤冷段冷却空气的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3D玻璃盖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