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文胸肩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9188.2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2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汤洁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洁莹 |
主分类号: | A41F15/00 | 分类号: | A41F15/00;A41C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100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文胸 肩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女性内衣肩带结构,尤其是一种新型、具有编织结构的文胸肩带。
背景技术
文胸可谓是保护女性不可或缺的贴身衣物,不仅对女性乳房具有支撑作用,减轻其负担,而且可保护女性乳房的曲线完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强,现今不少女性对文胸的品味和要求愈来愈高。从传统的单纯杯罩,发展到时下流行的魔术文胸、按摩文胸和T恤文胸等等,可谓种类繁多,款式和功能都可符合女性不同需求的多重选择,使女性胸部得到更多保护和承托,更达到穿着舒适的目的。
然而,虽然文胸的胸罩本体经过不断的研发改进,但是其肩带却往往被业者和使用者忽视,多年来仍然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不仅材料、结构造型基本没有变化,视觉效果更是美中不足,尤为可惜。虽然,如今部分业者利用透明胶质肩带代替传统的肩带,改变肩带的材质,但是这些胶质肩带容易粘住皮肤,透气性差,过敏性皮肤则更容易产生红斑等。因此,如果能对文胸肩带加以改进,势必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现代女性提供另一种时尚潮流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且成本低廉的新型文胸肩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文胸肩带,包括肩带本体和端扣;所述肩带本体由至少两根弹性带组成,弹性带部分交织编织在一起。可以利用不同的编织方式塑造不同结构和形状的肩带,从而增加肩带的美观性和多变性,提高竞争力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上述肩带本体由三根弹性带组成。
上述肩带本体包括上下两段肩带体,上肩带体的弹性带相互独立并行布置,下肩带体的弹性带交织编织在一起。利用部分编织的方法可以增加肩带本体层次性和多变性。
上述下肩带体上交织有造型物。该造型物可在编织下肩带体时一体编织而成,或将成品造型物直接交织到下肩带体上。
上述上肩带体设有长度调节扣环。利用长度调节扣环,女性在使用文胸时可根据自己的身材将肩带调节到合适的长度,可提高保护功效和舒适度。
上述肩带本体两端设有9字型端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型美观大方,款式多变且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广使用,更可为现代女性提供另一种时尚潮流的选择。
为了能更清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肩带本体1和端扣2。该肩带本体1由三根不同颜色的弹性带组成,包括上肩带体11和下肩带体12。上肩带体11的三根弹性带相互独立、并行布置;上肩带体11设有长度调节扣环111,利用该长度调节扣环111,女性在使用文胸时可根据自己的身材将肩带调节到合适的长度,可提高保护功效和舒适度。下肩带体12的三根弹性带交替交织编织在一起,形成一段编织带,这种编织结构可以增加肩带本体的层次感和多变性。在肩带本体1的两端还设有9字型端扣2,可分别与文胸罩体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部分编织结构替换传统的文胸肩带,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造型美观大方,款式多变且成本低,因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广使用,更可为现代女性提供另一种时尚潮流的选择。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下肩带体12上设有造型物121,利用闪光材料制成,具有闪烁效果。该造型物121可在编织下肩带体12时一体编织而成,或将成品造型物121直接交织到下肩带体12上。其他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与实施例相同。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洁莹,未经汤洁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9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