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8737.4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9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毛才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5/16 | 分类号: | G02B15/16;G02B9/3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焦光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监控、照相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中等光圈、中型或大型快速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照相、安防用的中型或大型变焦光学镜头普遍存在这样的缺点:1、现有变焦镜头在调节变倍、补偿两透镜群后,还需调变焦透镜或变焦透镜群,其成像才能清晰,而其而再次调焦的系统结构复杂。2、目前这种类型的镜头,其成本高昂的同时,体积比较较大、重量比较较重,且增加使用难度和增加调节时间,这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便携性、隐蔽性、及操作简单性等需要。3、现有中型或大型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受机构限制,经常有变焦盲点,即在某一焦距附近分辨率较差,成像不清晰。4、现有中型或大型变焦镜头,近距离成像不清晰。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的缺点,特开发了一种新型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并采用大众化的镜片加工工艺,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和重量、简化了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的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邻之间可以相互调节间距的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以及感光芯片,在所述第三透镜群设有光阑。
如上所述的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在变倍过程中相对于感光芯片的位置不变;所述第二透镜群、第四透镜群在变倍过程中相对于感光芯片的位置是可变动的。
如上所述的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群整体的焦距为正,第二透镜群整体的焦距为负,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的整体焦距都为正。
如上所述的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第一透镜焦距为负。
如上所述的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的系统元件特性满足以下表达式: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透镜群的组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群的组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群的组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群的组合焦距。
如上所述的变焦快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以及感光芯片依次设置在承座内,所述的第一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固定在承座内壁上;在承座里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导杆,所述第二透镜群、第四透镜群分别设在移动架上,移动架分别可移动地套在导杆上,在承座里分别设有带有螺杆的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在所述螺杆上设有螺母组件,在另一螺杆上设有螺母组件,所述螺母组件固定在移动架上,所述螺母组件固定在移动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在变倍时只需调节变倍(第二透镜群)、补偿(第四透镜群)两透镜群,就可成清晰像,这样不但方便调节,还大大节省了调节时间,达到快速变倍目的。2、本实用新型把光阑设在第三透镜群,在其他条件同样的情况下,极大地缩小了第一透镜群的体积,大大地减小整机体积和重量,同时还去掉了调焦所需的复杂结构,节约了成本,减小了体积和重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3、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锐利度高、颜色分明,色彩还原性好。4、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没有变焦盲点的存在,在整个变焦过程中全部能成清晰像。5、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近距离成像清晰,在70mm近距时还能成清晰像。6、本设计实现了22倍光学变焦,且采用自动对焦技术,这样彻底实现了一个光学系统可以同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成拍摄清晰的照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近景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远景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般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式平衡智能控制抽油机
- 下一篇:油井电缆密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