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结构的智能卡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8402.2 | 申请日: | 200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1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小如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结构 智能卡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特别是一种新型结构的RFID智能卡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智能卡标签由于具有远距离、动态读取信息的能力,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广泛使用。然而,目前的RFID智能卡标签,是必须先制作出供后期封装的“标签芯料”,这种芯料一般由金属天线层、胶层、绝缘天线基材层,经化学蚀刻后得到天线组件,再由芯片倒装或邦定方式,将天线连接到IC芯片上,最后加上底层和上层封装材料进行合成。显然,这类智能卡标签缺点其一是生产过程复杂:传统工艺必须预先绕制成脱胎天线或蚀刻成天线芯料;其二是生产成本高:天线芯料必须使用金属天线材质、固定天线的基材和粘合胶;其三是生产控制复杂:经过复杂工艺制作的传统天线芯料,还必须再加一层胶层或热压工艺来实现成合;其四是体积大,很难满足电子标签小型化的需要。综合上述,传统的一智能卡标签由于上述的缺点,在性价比方面缺少市场竞争力,不能满足市场对该类产品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和加工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新型结构智能卡标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结构的智能卡标签,包括上基材和下基材,上基材和下基材之间固定有COB模块,上基材或下基材固定有COB模块的面上植有金属材料植线天线,植线天线的一端连接COB模块。
另外,进一步所述的COB模块包括PCB板和IC芯片,PCB板表面覆盖有PCB覆铜;IC芯片通过芯片定位胶固定在PCB板上,IC芯片通过邦定铝线连接PCB板;所述的植线天线的一端采用超声波方式焊接在PCB覆铜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基材或下基材固定有COB模块的面上植有金属材料植线天线,由于只使用一种金属天线材质,结构简单,节省了原材料,减小了产品的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生产时,使用植线机具,直接将金属线材按设计图像植入到封装基材的某一层上即可,生产过程简单,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批量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卡标签可广泛适用于身份识别、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物流以及配送中心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新型结构的智能卡标签,包括上基材7和下基材8,上基材7和下基材8之间固定有COB模块9,上基材7或下基材8固定有COB模块9的面上植有金属材料如绝缘漆包铜线等制成的植线天线1,植线天线1的一端连接COB模块9。
所述的COB模块9包括PCB板2和和IC芯片4,PCB板2表面覆盖有PCB覆铜5;IC芯片4通过芯片定位胶10固定在PCB板2上,IC芯片4通过邦定铝线6连接PCB板2。
所述的植线天线1的一端采用超声波方式焊接在PCB覆铜5上,所述的COB模块9上覆盖有保护黑胶3。
在加工时,在基材7或下基材8表面上进行天线植线,然后在在天线端头处放置并固定COB模块,并用超声波焊线机对天线头与COB进行电路焊接,加上另一基材进行垫合压层,最后切边以及印刷等后期处理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结构的智能卡标签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体积小、生产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可广泛适用于身份识别、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物流以及配送中心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小如,未经蔡小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书
- 下一篇:旋转式扩散荧光层析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