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锂铁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7961.1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4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夏信德;丁艳;薛建军;崔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6/16;H01M4/02;H01M2/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新杰 |
地址: | 511483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锂铁电池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铁电池的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锂铁电池的外壳采用镀镍钢壳,正极片通过焊接的极耳与上盖相连。正极片上焊接的极耳一般采用镀镍钢、不锈铁等材质,然而都存在焊接处腐蚀、点焊不牢等问题。此外,常规锂铁电池还存在以下缺点:
1)常规锂铁电池的正极通过焊接极耳与正极组合盖帽焊接,不仅工艺复杂,而且接触面小,导电性、导热性差,不利于电池内部散热,电池放电时,放电电压平台偏低;
2)通常在卷绕成型后,锂铁电池极组最外层的尾部为锂负极,正极被包裹在极组内。在电池放电完全后,最外圈的锂负极由于没有正极跟它对应,未能发生反应,有剩余,不利于电池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制造方法工艺简单易行,电池安全可靠,可以制备出容量高、大电流放电性能优良、安全性好的锂铁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锂铁电池由负极、正极、非水有机电解液组成,正极以二硫化铁为活性物质,负极以箔状的金属锂或锂合金为活性物质,电池外壳为0.1mm~0.5mm厚的铝壳或镀镍钢壳,隔膜放置在正、负极之间,隔膜与正、负极一起卷成筒状,并将正负极隔离,极组最外圈为正极,将负极包裹在极组内部,正极是金属带状材料的基体上涂覆活性物质,金属基体沿长轴线的一段单面不涂覆,不涂覆的长度为金属基体长度的1%~25%。正极采用的金属带状材料包括铝箔、铜箔、铝网、铜网等。正极未涂覆的部分直接与外壳接触,其电池外壳同时又是电池的正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与盖帽焊接,封口成型。电池密封圈和负极盖组合在一起制成电池负极盖帽,与负极集流体焊接在一起,正极直接与外壳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工艺简单,减少了正极焊接工序,容易控制和操作,正极集流体与外壳直接接触,导热性增强,有利于电池内部散热,降低了由于电池内部温度上升造成的安全隐患,正极与外壳直接接触面积增大,导电性增强,电池放电电压平台提高,减少了负极用量,避免了负极反应不完全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极组的横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锂铁电池由负极盖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2、电池密封圈3、电池外壳4、负极集流体5、垫片6、负极7、隔膜8、正极9、垫片10组成,电池外壳4为金属铝壳,电池外壳为0.1mm~0.5mm厚的铝壳或镀镍钢壳,正极以二硫化铁为活性物质,正极是金属铝箔带状材料的基体上涂覆活性物质,金属基体沿长轴线的一段单面不涂覆,金属基体不涂覆的长度为金属基体长度的1%~25%。正极末端未涂覆的一侧直接与外壳接触,电池外壳同时又是电池的正极集流体,负极以箔状的金属锂或锂合金为活性物质,隔膜放置在正、负极之间,隔膜与正、负极一起卷成筒状,并将正负极隔离,极组最外圈为正极,将负极包裹在极组内部,电池密封圈和负极盖组合在一起制成电池负极盖帽,与负极集流体焊接在一起,负极集流体与盖帽焊接,正极尾部完全涂覆的一侧9与内圈的负极7相对,正极尾部未涂覆的集流体11包裹在极组最外圈。11和正极未完全涂覆一侧的末端9a直接与外壳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7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