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式线收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7540.9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9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吴进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进庆 |
主分类号: | B65H75/34 | 分类号: | B65H75/34;A47C29/00;A63J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15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式 线收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收放装置,特别是一种串联式线收放装置。这种线收放装置适合用于要求垂直收放的帘幕、帷帐,特别是蚊帐等作为其实现收放功能的主要操控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收放装置多种多样,常见的应用于垂直收放蚊帐中的一种线收放装置,是由一个驱动齿轮和八个相同的带有从动齿轮的负责单线收放的子装置组成。驱动齿轮设置在装置中心,八个子装置分散设置在驱动齿轮外围,并且,其从动齿轮分别与驱动齿轮啮合,形成一对八并联式动力传输连接,是一种并联式线收放装置。其子装置除含有一个从动齿轮外,还有一个线车、一副与线车相连的齿盘式离合器及其多种相关的过载动力分离控制部件。子装置的功能是实现单线的收放,而整个线收放装置具有在一个驱动齿轮的驱动下,同时收放八条线的功能。当驱动齿轮受外力作用作正向旋转时,每个子装置的从动齿轮被驱动旋转,带动相应部件闭合离合齿盘驱动线车转动,完成收线工作,蚊帐被收起,收起的蚊帐此时会被卡在拉线转向轮下面,此时其多种相关的过载动力分离控制部件会在动力输出超过预设情况下产生动力分离,线车失去卷线动力,依靠相应的制动装置制动防止蚊帐下落。当驱动齿轮受外力作用作反向旋转时,每个子装置的从动齿轮被驱动旋转,带动相应部件分离离合齿盘,线车在失去驱动力的同时亦失去制动装置的制动,被蚊帐的重力拉动反转实现放下蚊帐的操作。这种并联式线收放装置,实现了出色的蚊帐的上下收放功能,但是,这种并联式的设计因为零件的多而精细,造成装置体积大、外形和产品不匹配,零部件的选料、设计、制造及装配要求高、成本重,使用过程中易因磨损而出故障,影响使用并产生较大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联式线收放装置,它同样具备了上述并联式线收放装置的功能,还明显地缩小了装置的体积,改善了装置的外形,使之能更好地与产品匹配。另外,还具有零部件材料廉价,设计、制作、装配精度低,不易磨损,故障率低,易配制成各种线数的产品等优点。本装置适合要求垂直收放的帘幕、帷帐、特别是蚊帐等,作为其实现收放功能的主要操控部件。
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串联式线收放装置,其具有一个壳体、一条传动轴、一至多个线车、一至多个轴向张紧器、两个轴向限位卡、一个单向动力传输装置,其中,该线车系分别组设于该传动轴上,以令其可在传动轴上自由旋转,而不受传动轴的直接驱动,一个线车只收放一条线;轴向张紧器可通过传动轴的驱动实现轴向厚度增减形成轴向对外挤压张紧和减压放松;传动轴既可驱动轴向张紧器张紧线车,间接驱动线车卷线,又可驱动轴向张紧器内收放松线车,线车自由后通过重物拉转放线;轴向限位卡可限制串装在传动轴上的零部件的轴向活动范围;单向动力传输装置只可输入动力,但限制动力输出。
首先,将轴向张紧器和线车串装在传动轴上并靠拢在预设的卡槽内侧,装上轴向限位卡,装上壳体,连接单向动力传输装置,固定在与之匹配的产品上,从壳体上相应的线孔中将已绕在线车上的线拉出,绕经相应的转向轮及引导圈后即可与配套产品上相应的提升点连接。通过单向动力传输装置的操控,即可驱动收放装置实现产品的垂直提升、停止、放下功能。
装置的工作原理:当通过单向动力传输装置向传动轴传入动力,传动轴正转,轴向张紧器通过传动轴的驱动实现轴向增厚形成轴向对外挤压张紧,被一起串装在轴上的线车就会因摩擦而被同步或不同步间接驱动收线,从而实现被提升物提升的操作;当停止输入动力时,被提升物重力反拉线车造成传动轴对外的动力输出,被单向动力传输装置限制,被提升物停止下降;当输入动力传动轴反转时,轴向张紧器通过传动轴的驱动实现轴向减薄使已形成的轴向对外挤压张紧解除,被一起串装在轴上的线车获得自由,被提升物重力反拉而实现放下的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线车会因互相靠接而在被夹着驱动旋转或自由旋转时产生互相干扰现象。
改进方案:在每个线车的两端设置可以在传动轴上自由作轴向滑动,但不能自由旋转,只能由传动轴驱动的传动间板,这样,既可使传动轴通过传动间板驱动线车绕线,又可使已自由的线车之间在转动时没有互相干扰。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有以下显著优点:
1.体积缩小明显、外形改善明显,与相应的配套产品的匹配度显著提高。
2.选材标准降低明显,设计、制作精度要求降低明显,制造成本显著下降。
3.使用过程中,零部件磨损极小,因磨损导致的故障显著下降。
4.易配制成各种线数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组装剖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进庆,未经吴进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7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