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漂流艇防磨防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5801.3 | 申请日: | 200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总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总球 |
主分类号: | A63G21/18 | 分类号: | A63G2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1515广东省清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流 艇防磨防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游娱乐活动漂流运动的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漂流过程中降低漂流艇的磨损和冲撞过程中降低缓冲冲撞强度的河道用装置。
背景技术
漂流是一项群众喜爱的水上活动,但是漂流活动不同于其他户外旅游活动,它对漂流工具、漂流河道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漂流工具主要有漂流船、艇、筏和穿在漂流者身上的救生衣等救生品,漂流船、艇、筏在漂流的过程中,极易遭受到河道的磨损、刮伤,特别是在水流急、落差大、多跌滩、多石的河道上漂流时,漂流船或艇的的损伤程度大,需要经常维修或更换漂流船或艇,同时也需要对河道进行维护,使经营者的成本难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漂流艇的使用寿命、减少漂流艇因摩擦、碰撞带来的损坏的防磨防撞的漂流河道装置。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漂流艇防磨防撞装置,它由板条状塑胶条组成,塑胶条固定在河道中。且该塑胶条用固定钉固定在河床表面或河床两侧。所述的塑胶条在宽向呈波纹板状或平板状,固定钉位于波纹状塑胶板条的波谷处并安装于固定孔——台阶通孔内。在平板状塑胶条的两侧及中部均匀地开设有安装固定钉的固定孔——台阶通孔,沿着台阶通孔的两侧还均匀地开有与塑胶条等长的让位槽。前述的固定钉均为塑胶膨胀螺钉。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漂流艇在水流急、落差大、多跌滩、多石河道与河床的直接接触,减弱了漂流艇受到的冲击强度,有效提高了漂流艇的使用寿命;且结构极其简单,生产易,造价低,易于推广和接受。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孔与固定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常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述漂流艇的防磨防撞装置为连续的板条状塑胶条1,设置在漂流河道的河床上,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其上开有贯通的固定孔11,最佳方案为台阶通孔,与台阶通孔配套的是圆头或沉头固定螺钉。塑胶条宽向以呈波纹形为宜,固定螺钉2均匀地排列在塑胶条上。塑胶条宽度5~40厘米,厚1~10厘米,用2~6排固定螺钉将塑胶条固定在河道上,一般采用的固定螺钉为现在通用的塑胶材料制膨胀螺钉。沿着台阶通孔的两侧均匀地开有让位槽12,开槽数在1~3个为宜。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板条状塑胶条用膨胀塑胶螺钉固定在河道底部或河道两侧,特别是在水流急、落差大、多跌滩、多石河道的底部,作用是避免漂流艇与河床直接接触,使漂流艇在落差大的河道中与条状塑胶条接触,提高漂流艇的使用寿命,减少经营成本。
图1给示了实施方式1的基本形态。在宽向,形状采用拱形间断半波,波间平直过渡;在长向,为拱形和连接直线所形成的连续面;固定孔——台阶通孔均匀地分布于波间的平面上。图2给示了实施方式2的基本形态,为较为完整的正弦波型,固定孔——台阶通孔均匀地分布于波谷面上。这两种设计方案都是石棉瓦造型的引伸。
图3给示了实施方式3的基本形态,平板式板条塑胶条。该塑胶条的上表面由连续的凹字型组成,凹字型槽与塑胶条等长,固定孔——台阶通孔均匀地设于凹槽中。凹槽的槽壁上还均匀地沿长向开有贯通的让位槽,当漂流艇体冲撞到该塑胶条上或在其上滑行时,槽壁自然地弯曲降低了冲撞的强度,并可于生产制造过程中节约生产原料。
图4给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孔——台阶通孔基本形态,及其与固定钉塑胶膨胀螺钉装配时的结构形态,需注意的是常规的膨胀螺钉外都有与之配套的膨胀套。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塑胶条有一定的厚度,当铺设在河道底面时,为了减小其自身对漂流艇的冲撞,在塑胶条的前端即漂流艇的来端,可设置一塑胶甚至于水泥制楔形引导块。应当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非限定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和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总球,未经徐总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φ200双锥度旋流器
- 下一篇:组合式写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