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唾液进行临床或非临床检测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5610.7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7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易丁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百澳诺斯特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元林 |
地址: | 51062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唾液 进行 临床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验医学技术领域,涉及利用唾液进行临床或非临床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艾滋病、梅毒、乙肝等都是通过体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随着艾滋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该病在中国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按每年约25%-30%的增长速度推算,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总数将突破1000万人。如果不立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已经到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时刻。梅毒、乙肝等疾病在中国的预防与控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准确、快速、简便和安全的检测手段是即时预防、监控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疾病传播的前提。诊断这些疾病感染的常规方法都需要使用血样。例如,目前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然后由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诊是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一般程序。然而,这些检测方法都必须由专业人员在医院、诊所或者其他配有专门仪器设备的医疗研究机构进行。显然,这些检测方法将不能满足在人口密集、医疗设施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偏远地区对艾滋病病毒或者其他病毒的传播进行大规模普查和即时监控的需要。此外,由于血液是艾滋病病毒或者其他病毒的主要复制场所和载体,采集和处理血样过程本身就容易给操作人员带来包括由于针头刺入、废针头处理、玻璃试管碎片划破等引起的潜在的病毒感染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疾病检测方法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唾液进行临床或非临床检测的装置,通过检测唾液样品来实现准确、快速、简便和安全的临床或非临床检测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唾液进行临床或非临床检测的装置,包括长条形的检测盒,其一端设计为可手持的端部,另一端开设一圆孔,圆孔处向上凸起一圆环状固定座,两端之间的盒体表面开设一狭长形窗口;所述检测盒的盒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装有防溢出吸附层、海绵介质、纤维素吸附层以及硝化纤维膜;所述圆孔底的硝化纤维膜上设有一长方形窗口,其上固定有阳性对照物和所需检测物的抗原;圆柱状的集液滤器,通过一个垫圈将若干层梯度滤膜固定在集液滤器的底部,滤膜上放置柱状海绵滤层直至集液滤器的顶部;所述集液滤器的底端比顶端小,底端的大小与所述检测盒上的圆环状固定座的大小一致;以及柱塞,包括下端的下塞片、上端的上塞片以及下塞片与上塞片之间的十字形塞柱,所述上塞片的大小大于下塞片的大小;所述检测盒、集液滤器与柱塞可分离地套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滤器顶部设有凸起的边缘,所述柱塞的塞柱上设有卡钩,从而便于将塞柱卡紧固定在集液滤器上,而且柱塞因卡入到位而不能被进一步推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利用唾液进行临床或非临床检测的装置具有以下特点与优点:
(1)安全性高。以检测艾滋病为例,由于唾液中所含艾滋病病毒的量远低于血液,因此,唾液样品的采集更安全而且容易采集,排除了由于针头刺入、废针头处理、玻璃试管碎片划破等给操作人员造成的潜在感染风险,也有助于降低由于重复使用未消毒针头而引发的感染几率,特别是在那些一次性针头使用尚不普及的地区。
(2)在缺乏焚烧和热压消毒装置的地区,废弃物通常只被掩埋或者堆积在露天垃圾场。使用唾液时,由于处理废物而带来的感染风险很小。这时因为本发明所采用的采样杯比起采集血样时所使用的针头和试管,在处理废弃装置时要安全得多。
(3)采集口腔液比取血样简单,特别是对于幼儿、肥胖者和其他针头不易进入静脉的个体来说。在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宗教方面的原因,或者气候影响血管收缩等原因,也不容易采集到足够的血样。而且,采集唾液也不会像采集血样那样给受试者带来疼痛。
(4)使用简单方便,不需要用电和特殊仪器设备,可由受试着根据说明书自行操作,不需要接受特殊的训练,从而也减少用于诊断的花费。
(5)检测快速,在5至10分钟内即可获得检测结果。
(6)具有与常规血清方法如相似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发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足以支持采用全唾液的检测条件。
(7)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能减少对免疫印迹法的依赖性,比常规方法更节省费用且可用于普查及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百澳诺斯特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百澳诺斯特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辐射状轴线且基于球形的旋转机器
- 下一篇:电能储存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