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移动式发酵沼气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5606.0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如军;崔敬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如军;崔敬洲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42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移动式 发酵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沼气池,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移动式发酵沼气池。
背景技术
现时沼气的生产都是在地面固定的发酵池中发酵积聚而产生的。这些沼气池只能在硬质固定地点进行,不能适应条件、环境变化而移动、搬迁,不利于废料的收集和利用,影响了生产,局限了发展,有碍于大力推广和综合利用,应予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变化,可移动、搬迁,因地制宜灵活设置软体发酵池,并在该池内发酵产生沼气的新型移动式发酵沼气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包括发酵池、水压箱、清渣池、进料口和导气管的新型移动式发酵沼气池,其中的发酵池是具可塑性可搬移的软体池,该软体池可以是塑料、橡胶制成的软袋,该软袋掩盖于由硬质护体围蔽成的池中。
所述软袋可以有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
所述软袋的下侧设置具管道结构的进料口,上端设置出气的导气管。
所述硬质护体与软体池适配,可以有水泥砖、塑料、木板或金属板围蔽成的护体。
其中的水压箱由水压管连通发酵池,所述发酵池由自动清渣阀连接清渣池。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可移动搬迁的软体发酵池,能从池底排出沼液、沼渣,免除了人工定期下池清理的麻烦,节省劳动力;使用具管道结构的进料口和水压箱的设置,使进料和出料始终保持平衡,使产气量和气压始终保持稳定,确保了供气和用气的稳定性,设置自动排渣阀和清渣池,可自动清渣排污,不需下池清渣操作,克服了如中毒等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也解决了北方因天气寒冷气温低下使发酵困难的问题,确保了生产安全、稳定;设备简单,安装方便,维护简便,操作灵活,移动搬迁容易,产气快,成本低,是节能、环保,降耗的有效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长方形软袋置于形体与其适配的无盖硬质护体中发酵充气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加以说明。
如图1、图2,根据需要,软体发酵池2的大小规格可以有各种规格尺寸的软袋8,充气后则成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按这些规格可以适配与其大小相应的硬质护体(图2中,因其外壁被硬质护体所围蔽故未示进料口1和导气管7),即可以水泥砖,砌成能容纳这些相应大小软袋的水泥池,或以塑料、木板或金属板如铁、铝等材料做成与软袋8大小相应的硬质护体等等,把这些具可塑性的软袋8置手其中,面上再以顶盖15复盖,以求安全。当需搬移时,在异地作好相应的硬质护体,把软袋8置于其中则可再用了。使用时,使物料从具管道结构的进料口1进入,发酵料一直在一种完全密封的条件下发酵,待充填一定的发酵物后,渐渐产生气体(沼气),慢慢使软袋8鼓胀,而显现软体池的充气形状,如立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等。当充气达到一定量时,沼气从导气管7排出,沿导气管7经气水分离器9使水与气分离,形成无水沼气,到达储气袋10。若用户应用,当压力低时,可使用增压泵11米增压,送至脱硫净化器12进行脱硫净化,得到纯净沼气至炉具14燃烧。若气量充足气压大,可不需增压泵11,沼气从免压管13直接经脱硫净化器12净化后到炉具14燃烧。
在发酵池2中,物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三个物料层,底层为沉物层,中层为清水层,上层为浮层。当物料发酵后,产生气体上升,上层浮层的上部空间的压力达一定值时因气压增大,沼气则从导气管7排出,等用气后压力下降,浮层上升,中层的清水层水面也上升,从水压管4流至水压箱5,沉积物也随之上升,沉渣则通过自动排渣阀3排至清渣池6,沉渣则从该池中排出池外。当重新补充物料后,发酵池2内的物料层又上升,产生一定气量时,气压上升,沼气又沿导气管7排出,燃烧后,气压下降,三个物料层位又上升,产生上述的循环作用。这样反复不断的发酵产生沼气达到不断供气用气的效果,成为环保、廉价、低耗、节能的能源利用新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如军;崔敬洲,未经李如军;崔敬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