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婴儿餐椅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55592.2 | 申请日: | 2007-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6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而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而瑞 |
| 主分类号: | A47D1/02 | 分类号: | A47D1/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 地址: | 5234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婴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椅领域技术,尤其是一种可折叠式婴儿餐椅。
背景技术
婴儿餐椅是为婴儿坐立时提供方便,并可扒在上面用餐或玩耍之生活用具。目前市面上出现有各种各样的婴儿餐椅,有不可折叠式的,也有可折叠式的,在中国专利号为ZL200410079377.2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儿童餐椅,该专利包括一底盘和一座椅,座椅上设有一餐盘,为方便运输之目的,底盘为可折叠结构。此现有之专利技术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其只有底盘为可折叠,而座椅上之餐盘及靠背仍不可折叠,这样使得整个儿童餐椅折叠后仍占用较大的空间,增加运输成本,不能满足消费者更高要求的需要,不利市场竞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婴儿餐椅,其中的餐盘可拆下并收藏起来,使餐椅折叠后更节省空间,方便存放和运输。
为实现上述之发明创造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式婴儿餐椅,包括一座椅、一底盘以及一组可收折的支架构成,该支架连接于上述座椅、底盘之间,该座椅上设有一可自由从座椅上拆装的餐盘,该底盘下部凹设有一可收纳并固定餐盘的容置空间。
所述餐盘包括一盘体以及沿盘体两侧枢接的定位臂,该定位臂与座椅间形成可折装之机构。
所述定位臂的下缘设有弹性扣和定位柱,在座椅上则对应开设有可分别供弹性扣、定位柱配合之卡槽和定位槽。
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卡扣住餐盘的弹性卡勾和至少一顶紧餐盘的限位肋条,弹性卡勾与限位肋条之间组合形成一可容纳并固定餐盘的凹槽。
所述座椅上枢接有一靠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之有益效果在于:
1、将座椅上之餐盘设计为可拆装结构,一方面使得当用户不需要此餐盘时,可从座椅上拆下;另一方面餐盘可收纳固定于底盘内,也使得餐盘不易丢失。
2、本实用新型之各部件之间均设有旋转或收折结构,使得座椅与餐盘、靠背及底盘之间都可折叠,从而有效的减小占用空间,进一步可为存放和运输提供方便,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餐盘拆下时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餐盘折叠后之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盘下侧面之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折叠后下侧面之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折叠后上侧面之立体示意图;
标识说明:
10、座椅 11、上壳体 12、下壳体
20、靠背 21、第二旋转装置
30、餐盘 31、定位臂 32、第一旋转装置
40、底盘 41、容置空间 41a、弹性卡勾 41b、限位肋条
50、可拆装机构
50a、弹性扣 50b、定位柱 50c、卡槽 50d、定位槽
60、X形可收折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由图可看出,该可折叠式婴儿餐椅包括一座椅10,座椅10后部设有一靠背20,前部是一餐盘30,下方是一底盘40。底盘40与座椅10之间设有一X形可收折支架60。底盘40用于与地面或该婴儿餐椅的其它支撑面接触,X形可收折支架60将座椅10支撑在底盘40上,并当需要折叠时,X形可收折支架60可有效的收合并隐藏在座椅10与底盘40之间(X形可收折支架60为已公开使用之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座椅10和靠背20分别用来与婴儿的臀部和背部接触,餐盘30则有方便婴儿扒在上面玩耍或用餐之功用。
其中,餐盘30包括一盘体31以及沿盘体两侧枢接的定位臂32。定位臂32与座椅10之间设有一可拆装机构50,使得餐盘30可从座椅10上拆下。定位臂32的下部设有一弹性扣50a和一定位柱50b,该弹性扣50a和定位柱50b分别对应插装入位于座椅40两侧的卡槽50c和定位槽50d内。该弹性扣50a、定位柱50b和卡槽50c、定位槽50d的组配结构即为上述之可拆装机构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而瑞,未经陈而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绝缘控制电缆
- 下一篇: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CobraNet双光纤收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