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哑光铝箔包装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5574.4 | 申请日: | 200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1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廖启忠;郑灿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冠誉铝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5/40 | 分类号: | B65D65/40;B32B15/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73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铝箔 包装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材料,尤其是涉及用于高档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铝箔包装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感觉到了高光泽的物体的反光比较严重,对人的眼睛有害,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具有柔和外观的低光泽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具有低光泽的物体,由于具有较低的表面光泽度,良好的印刷涂覆性能,给人一种更自然、更质朴的感觉,特别受到人们的喜欢。哑光铝箔不仅具有上述的外观效果,用做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包装材料时,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条件下,哑光铝箔通常是采用将铝箔经过双合轧制法或单层轧制法制成,其中所用的轧制辊表面经激光毛化处理,轧制的铝箔表面具有哑光的效果。但这样处理的缺陷在于,使用经激光毛化技术处理过的轧辊来轧制铝箔时,由于是机械方式,加工方式比较复杂,制得的哑光铝箔一致性并不是很好,常常出现光泽度上的偏差,铝箔表面的哑光效果并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容易、表面哑光效果好的哑光铝箔包装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哑光铝箔包装材料,包括铝箔,在所述铝箔的一个光面上设有消光涂层。
使用消光剂涂覆在铝箔的光面上,可以起到哑光的效果,涂覆也比较方便,色泽一致性高,感观效果好。
在所述的消光涂层外设有保护涂层,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使用时破坏消光涂层,影响哑光效果。
在所述铝箔的另一个面上设有热封涂层,可以保护铝箔的表面,方便用于药品、食品的包装,还可以方便添加防伪标志。
在所述的热封涂层和所述铝箔的另一个面之间设有消光涂层,这样可以形成双面哑光效果的铝箔包装材料,而且两面的哑光色泽容易统一,提高产品的整体感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涂布方便,色泽一致性高,哑光效果更加突出,特别适用于药品泡罩PTP包装,不刺眼,感官效果特别好,也适合生产双面哑光复合膜,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1、铝箔,2、消光涂层,3、保护涂层,4、热封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阅图1,一种哑光铝箔包装材料,包括铝箔1,在所述铝箔1的一个光面上设有消光涂层2。
使用消光剂涂覆在铝箔的光面上,可以起到哑光的效果,涂覆也比较方便,色泽一致性高,感观效果好。消光剂可以直接加入树脂溶液中,形成哑光黏合剂,直接涂布在铝箔的光面即可。
实施例2:参阅图2,一种哑光铝箔包装材料,包括铝箔1,在所述铝箔1的一个光面上设有消光涂层2,在消光涂层2外设有保护涂层3,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使用时破坏消光涂层,影响哑光效果。保护涂层可以是聚酯薄膜、尼龙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等。
实施例3:参阅图3,一种哑光铝箔包装材料,包括铝箔1,在所述铝箔1的一个光面上设有消光涂层2,在消光涂层2外设有保护涂层3,在铝箔1的另一个面上设有热封涂层4,可以保护铝箔的表面,方便用于药品、食品的包装,还可以方便添加防伪标志。热封涂层也可以是聚酯薄膜、尼龙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等。
实施例4:参阅图4,一种哑光铝箔包装材料,包括铝箔1,在所述铝箔1的一个光面上设有消光涂层2,在消光涂层2外设有保护涂层3,在铝箔1的另一个面上设有热封涂层4,在热封涂层4和所述铝箔1的另一个面之间设有消光涂层2,这样可以形成双面哑光效果的铝箔包装材料,而且两面的哑光色泽容易统一,提高产品的整体感观效果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冠誉铝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冠誉铝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5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