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5203.6 | 申请日: | 200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4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钱宇强;肖小亭;孙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57 | 分类号: | B29C45/57;B29C45/73;B29C45/7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顺序 注塑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注塑大型模具制品的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属于注塑模具装置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大型模具采用多浇口,模具加热都是采用热流道外加热,其存在的缺点是电能消耗较大。此外,传统注塑在熔体充填时,由于模壁温度(40℃~50℃)一般较低,注塑制件总是显示出特征:皮和芯层形态。对于无定形聚合物,一般是冷模表面附件形成一层薄层定向材料,但是对于多相或结晶聚合物,常常出现三种主要的区域:表层、亚表皮层、芯层。在模腔内熔体的流动存在速度梯度,致使高分子链的两端处于不同的速度场中,高分子链得到取向。在冷却阶段中,这种取向被冻结下来,形成贴近表皮层取向大,中心处取向小的结构。对于结晶和非结晶聚合物,取向作用对制品的机械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沿取向方向的机械性能大大提高。同时,由于高分子成型的复杂,塑料制件也易形成各种缺陷:飞边、熔接痕、气穴、缩凹、喷射、滞流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内置加热,减少能源消耗的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的振动顺序注塑由于采用定时时间器控制浇口,使模具内的熔体按顺序进入型腔的不同位置,可以排除两个浇口之间熔接痕现象,所以制品的强度和表观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置于热流道板内的加热体及置于热流道板外的加热圈,加热圈通过热嘴、热嘴垫套与加热体连接,其中加热体上还装设有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加热体的外侧装设有与之一起运动的隔片。
上述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包括有电磁块、挡块,电磁块通过挡块及连接件与加热体连接,电磁块置于控制其吸合的电磁铁的旁侧。
上述往复直线运动机构或包括有由电机驱动的凸轮,凸轮推动与加热体连接的滑轮运动。
上述隔片包括有隔离腔室的腔室隔片及搅拌振动的搅拌隔片,加热体包括有加热棒体及置于加热棒体中部通孔内的发热元件,腔室隔片及搅拌隔片固定在加热棒体的外侧壁上。
上述腔室隔片及搅拌隔片直接做出在加热棒体的外侧,与加热棒体做成一体结构。
上述加热圈的外侧设有感温圈。
上述热流道板上设有喷嘴,喷嘴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件连接有隔热垫圈及通过紧定件连接有中央垫圈;热流道板的下侧分别通过连接有第二隔热垫圈,通过第二紧定件连接有第二垫圈。
上述连接件及第二紧定件为销钉,固定件、紧定件、第二固定件为内六角螺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区别于现有的多浇口外加热热流道模具,采用内置加热的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可以有效的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损失。
2)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的振动频率的范围很大,电磁的频率可能在100次/分钟,机械--凸轮型的频率范围可以扩大。
3)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使熔体在振动场中的表观粘度与振动频率、振幅、口模温度和注塑螺杆转速均有关,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表观粘度先降至最低值,然后回升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不变,但始终低于未施加振动时的表观粘度;振幅越大,振动场对表观粘度的影响就越大;当口模温度超过熔点时,振动场对表观粘度的影响有所增大;螺杆转速越大,振动场对表观粘度的影响就越小。
4)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的运用还起到阀的作用,改变各个浇口的开启时间,通过调节各个注塑工艺参数,来达到注塑产品的质量,注塑时的压力和熔体温度均可设置得低很多,这样既可减少制品的内应力,又可防止高温对制品带来的降解威胁,还可以有效地消除了制品熔接痕和气泡,使制品的强度和表观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5)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不仅在产品的注射阶段能改善高聚物的流动充填,而且在保压阶段,运用多浇口的压力差和频率,能有效的改变产品的成型质量,减少产品的缺陷,提高机械性能。
6)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利用“频率一温度等效原理来加工热敏性聚合物,可以有有效地降低注塑压力和温度,从而降低能耗,提高产率。
本实用新型振动顺序注塑新装置能有效的减少产品的缺陷,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振动顺序注塑模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片(7)装在加热体(6)上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桌型打磨台
- 下一篇:报警式自动控制滴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