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4940.4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2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彭木良;钟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市威士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29721广东省鹤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磁炉 炊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炊具,尤其是指一种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报道与我国家预防医学食物教授、专家建议,食用油在加热温度超过170℃。开始会产生油烟,加热到250℃时就会产生大量油烟。因此食物在高温烹调过程中受热焦化裂解,并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多环芳烃物质,造成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所以人长期食用超温煮食食物容易导致癌症。传统的炊具一般都不具备测温的功能,厨师在利用传统的炊具烹饪时,对油温也只能靠经验进行大致估计,不可能做到准确掌握,所以经常会出现因油温温度过高冒烟,而导致食物被烧焦的问题。这种食物既影响健康、而且油烟又污染环境,并且烹饪时油温过高还容易起火燃烧,造成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对现有电热炊具的认真研究,提出的一种对现有电磁炉炊具的改进方案,能达到智能控温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控制烹饪温度的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是由带手柄的锅具和电磁炉具组成,其中:所述的锅具底部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在锅具上还设有测温电路、无线信号发射电路和直流电源,温度传感器、无线信号发射电路和直流电源分别与测温电路电路连接;所述的电磁炉具设有与无线信号发射电路相适应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和控制电路,无线信号接收电路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电磁炉具的加热器通过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
上述的一种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中所述的测温电路、无线信号发射电路和直流电源隐藏安装在手柄内。
上述的一种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中所述的控制电路设有温度设定钮和温度显示器,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和观察。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锅具底部安装温度传感器与设置在锅具上的测温电路、无线发射电路结合,可以准确的检测到锅内的温度,并通过无线发射电路发射出去作为温度控制信号,使安装在电磁炉具内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接收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炉具的加热器工作,实现温度的智能控制,以防止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的油烟、食物烧焦等现象的发生,保证食物的食用安全和炊具的使用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新型的烹饪工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锅具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磁炉具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锅具1、电磁炉具2、手柄3、温度传感器4、测温电路5、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直流电源7、无线信号接收电路8、控制电路9、温度设定钮10、温度显示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是由带手柄3的锅具1和电磁炉具2组成,锅具1底部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4,在锅具1上还设有测温电路5、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和直流电源7,温度传感器4、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和直流电源7分别与测温电路5电路连接,测温电路5、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和直流电源7隐藏安装在手柄3内;在电磁炉具2内设有与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相适应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8和控制电路9,无线信号接收电路8电路连接控制电路9,电磁炉具2的加热器通过控制电路9的输出信号控制,控制电路9设有温度设定钮10,用来调节锅具1内需要达到的温度;控制电路9设有温度显示器11,可同步显示锅具1内的即时温度,方便观察。
本实用新型锅具1的电路工作原理参阅图2所示,电路主要由温度传感器4(RT1)、测温电路5(IC1)、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和直流电源7构成,直流电源7提供给测温电路5(IC1)、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所需电源,工作原理是:温度传感器4(RT1)受热电阻发生变化,变化信号被测温电路5(IC1)检测到,转化为数字信号后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电路6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市威士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鹤山市威士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4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