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底弹性缓冲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4738.1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马沙里奥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A43B1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弹性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的改进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鞋底弹性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鞋子的结构,由鞋底、垫片及鞋身等组成。其中,为了使鞋子穿着更加舒适,通常在鞋底本体的后缘部分设有缓冲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缓冲装置大多为气囊、气垫等结构,这些结构由于较为复杂,不但组装麻烦,生产效率不高,而且其弹性效果收到限制;其次多数的气囊、气垫等结构容易受外在的水气、潮湿的影响,使得原有的缓冲作用逐渐丧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组装且弹性缓冲效果更好的鞋底弹性缓冲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鞋底弹性缓冲结构,包括鞋底本体、底垫片、缓冲片及鞋垫。其中,鞋底本体在其后缘设有间隔排列的数个容置槽;底垫片上设有对应于上述容置槽的开孔;缓冲片上设有数个固定柱,固定柱上套有弹簧。将底垫片、缓冲片、及鞋垫顺序组装于鞋底本体后,所述弹簧恰好可以由底垫片上的开孔突露置于鞋底本体的容置槽内。此鞋底结构制成鞋子后,借助弹簧的弹性,在行走时产生缓冲作用,从而使得鞋子穿着更为舒适。
上述的鞋底弹性缓冲结构,其套置于固定柱上的弹簧,上端为略大于固定柱的套合部,底端则为较宽于套合部的顶砥部,使得弹簧置于鞋底本体容置槽内时,得以因其底部较宽的顶砥部,保持弹簧垂直伸缩,弹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片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1、鞋底本体;11、突肋;12、容置槽;2、底垫片;21、开孔;3、缓冲片;31、块体;32、固定柱;4、鞋垫;5、弹簧;51、套合部;52、顶砥部;10、突缘。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一鞋底本体1、一底垫片2、一缓冲片3、及一鞋垫4,其中,该鞋底本体1周缘设有向内延伸的突缘10,表面前缘设有多个支撑突肋11,后缘则设有多个以适当间隔排列的容置槽12;
底垫片2略小于鞋底本体1,其后缘设有对应于鞋底本体1容置槽12的开孔21;
该缓冲片3,设有对应于底垫片2开孔21的块体31,块体31上设有多个固定柱32;
缓冲片3的固定柱32上套有多个弹簧5,其上端为略大于缓冲片3固定柱32的套合部51,底端则为渐序扩大,略宽于套合部51的顶砥部52;
将底垫片2、缓冲片3及鞋垫4依序组装于鞋底本体1上,弹簧5恰可由垫片2上的开孔21突露,置于鞋底本体1的容置槽12内。缓冲片3的块体31恰可嵌置于底垫片2的开孔21内构成固定。
将本结构置于鞋内后,在行走时由于脚后跟不断踩踏及脱离,因此,后缘的弹簧5被压制再释放,对脚后跟形成弹性缓冲,减轻行走时的疲劳,从而使穿着时更加舒适。又由于弹簧5底部为较宽的顶砥部52,使得其能保持垂直伸缩,以构成较佳的弹性,且不受外在因素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马沙里奥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马沙里奥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4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