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下双错排下弹珠锁及其钥匙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4531.4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苑 |
主分类号: | E05B27/10 | 分类号: | E05B2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贺秀梅 |
地址: | 514170广东省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双错排下 弹珠 及其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小五金领域的锁具,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双错排下弹珠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锁,大多为双叶片锁、双下弹珠锁和双柱锁等。有一种双下弹珠锁,它主要由锁筒、锁芯、下弹珠、边挡片等组成。开锁时,插入钥匙,将下弹珠顶起,边挡片在弹簧的作用下落入下弹珠的凹槽中,转动锁芯,便能开启锁。这种下弹珠锁的结构复杂,零件制作困难;由于锁的重复率高,其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安全性高的上下双错排下弹珠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下双错排下弹珠锁,由锁筒,圆形的锁芯组成,锁芯的中间开设钥匙孔,其技术创新在于:所述钥匙孔偏向锁芯的一边,钥匙孔的截面呈下下相对锯齿状,锁芯的上下方轴向各开设有两排相互错开的珠孔,珠孔垂直与钥匙孔连通,下弹珠插入珠孔中,锁筒的上下方设置有凸起,凸起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上弹珠的槽孔,上弹珠的底部连接弹簧。
所述上弹珠和下弹珠分别超过钥匙孔的横向中心线。
所述每排珠孔的数量至少有2个。
所述下弹珠的头部为圆形。
所述上弹珠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弹簧的凹槽。
一种的钥匙,钥匙的截面与钥匙孔对应呈锯齿状,其上下表面各开设有与下弹珠相对应的凹坑,所述上表面的凹坑和下表面的凹坑按左右和上下方向相互错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上下排珠孔相互错开,锁的重复率大大下降,提高了锁的安全性,而对应钥匙的仿制也困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关锁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面示意图;
图3为锁芯纵向剖面的示意图;
图4为珠孔在锁芯上方错开排列的示意图;
图5为珠孔在锁芯下方错开排列的示意图;
图6为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锁由锁筒1、锁芯2、下弹珠4、上弹珠5、弹簧7组成。如图2所示,锁芯2设置在锁筒1里面,锁芯2为圆柱体,可以在锁筒1中自由旋转。锁芯2的轴向开设有钥匙孔3,从横截面看,钥匙孔3为锯齿状(一般为梯形),其纵向中心线11偏向左边。钥匙孔3以纵向中心线11为基准,分为左右两半,右半部分比左半部分稍高。如图3所示,锁芯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径向开设有珠孔9,珠孔9垂直于钥匙孔3,即珠孔9与钥匙孔3连通。如图4和所示,锁芯2上方、下方的两排珠孔9相互错开排列。从锁芯2的横截面看,上方的下弹珠4与下方的下弹珠4也相互错开。下弹珠4的这种排列,使得下弹珠4的头部能超过锁芯横向中心线12,有利于提高锁的重复率。如图5所示,钥匙的截面与钥匙孔对应呈锯齿状,其上下表面各开设有与下弹珠相对应的凹坑,上表面的凹坑和下表面的凹坑左右相互错开,同时上表面的凹坑和下表面的凹坑上下相互错开。
如图1所示,锁筒1的上下方设置有凸起8,凸起8的内部开设有槽孔,该槽孔里面放置上弹珠5。上弹珠5的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于放置弹簧7。上弹珠5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使上弹珠5的头部接触下弹珠4。如图6所示,钥匙的截面与钥匙孔3对应,钥匙的上面和下面开设有与下弹珠4相对应的凹坑13。凹坑13的深度跟下弹珠4超过横向中心线12的长度有关,当超过横向中心线12的长度越长,则凹坑的深度越深。因此,下弹珠的长度与凹坑的深浅的不同搭配,可制造出成2亿多的锁和钥匙。
为了使制造更加方便,将槽孔开一缺口,待放入上弹珠5和弹簧7后,再用封片6将缺口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的状态为闭锁状态,在弹簧7的作用下,上弹珠5向锁芯2内移动,上弹珠5的头部插入珠孔9时,上弹珠5卡住锁芯2,使锁芯2不能在锁筒1内自由旋转,此时,锁处于关闭状态。
为开锁状态时,当钥匙插入钥匙孔3时,下弹珠4的头部在钥匙凹坑13的斜面的作用下,推动下弹珠4向锁芯2外移动,上弹珠5在下弹珠4推动下移出珠孔9,此时,锁芯2不受上弹珠5的限制,只要扭动钥匙便能转动锁芯2,将锁开启。
当需要关锁时,相反方向扭动钥匙使锁芯2至原始位置,抽出钥匙,上弹珠5在弹簧7的弹力下,插入珠孔9,锁处于关闭状态。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以,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以不重复为前提,可实施出数2亿多个本实用新型。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改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全盘任何等同变化的改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苑,未经陈晓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4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压沉管扩底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前列地尔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