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54492.8 | 申请日: | 2007-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0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启明 |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 |
| 地址: | 52915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折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保险自锁功能的婴儿车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的商品领域中,企业、商家为了使一些体积较大的产品节省存放空间和便于搬运,往往会在产品上设置收放功能,一般的做法就是在产品的收放弯折处设置折叠机构,例如可折叠的婴儿车。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有些婴儿车的折叠装置零部件比较多,结构复杂,制造和操作都很麻烦,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另一方面,现有的婴儿车折叠装置很多都没有保险自锁功能,这类折叠装置会使婴儿车的稳定性变差,稍有不慎就会改变婴儿车的使用状态,使用起来非常不安全。虽然也有部分折叠装置设置了保险自锁功能,提高了整个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这些折叠装置收放比较费力,结构复杂,同样不利于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保险自锁功能、安全可靠的婴儿车折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婴儿车的折叠装置,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推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上的空心连接管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推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与手推部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部件,包括设于连接管上带有可复位推块和导向槽的支座以及铰接于底座架上可沿支座导向槽滑动的支撑杆,其中可复位推块设有卡固支撑杆的钩形。
上述可复位推块铰接于支座上,该推块有部分露出支座且穿过连接管置于连接管内。
上述支座铰接有限位保险件。限位保险件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保险锁定功能,为整个折叠机构、整个产品提供第二级保护。
进一步,所述限位保险件设有手柄和至少两个限位突起。
上述可复位推块通过卡簧和销轴铰接于支座一端,限位保险件通过卡簧和销轴铰接于支座另一端。利用卡簧的弹性,当可复位推块和限位保险件在失去外力的作用时,两者皆可恢复到常态。
上述手推杆设有控制手推杆沿连接管滑动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以控制手推杆沿连接管纵向滑动,从而实现对折叠件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折叠方便,且具有保险自锁功能,可以避免因失误而造成的误折叠,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儿童用品中的结构折叠需要。
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标号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I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半折叠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图6c是手推杆作用于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轮子的底座架2和连接于底座架上的手推部件,手推部件由铰接于底座架2上的空心连接管3和套设于连接管内的手推杆31组成,手推杆31上设有控制手推杆沿连接管纵向滑动的锁定机构32。
如图2~4所示,底座架2与手推部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部件,该折叠部件包括设于连接管3上的支座1以及铰接于底座架2上并置于支座内的支撑杆4。该支座1中间设有导向槽14,两端分别利用卡簧15和销轴铰接有一可复位推块11和一限位保险件12,两端还各设有一个定位螺孔13。可复位推块11为一不规则金属块,位于导向槽14内的部分为钩形111,露出支座1的部分为弧线型且穿过连接管3置于连接管3内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复位推块11可绕销轴转动一定角度,当失去外力作用时,可复位推块11在卡簧4弹性作用下可恢复常态。该限位保险件12同样为一不规则金属条,尾端与支座1铰接,设有手柄123和两个限位突起121、122。位于中间的限位突起122靠近手柄的一侧面为一垂直面,与其相对应的一侧面为弧形面;外侧的限位突起121向外倾斜。在外力的作用下限位保险件12同样可绕销轴转动一定角度,当失去外力作用时,限位保险件12在卡簧弹性作用下也可恢复常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如下所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支撑杆4的两支点置于支座导向槽14内,由可复位推块的钩形111卡固在导向槽14一端,此时支撑杆4固定不动,整个折叠装置完全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启明,未经李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4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含云母尾矿中回收云母的方法
- 下一篇:连铸坯二次冷却动态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