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开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3711.0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0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丽娴 |
主分类号: | H05K7/16 | 分类号: | H05K7/16;H05K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101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合装置,特别是一种包括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体和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部分相连接的可动体,可动体连接设置有压簧的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便携式电话和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迅速发展,可动机体安装成对固定机体能开闭的所谓折叠式的产品在增加,特别是小型电器、通讯产品为了适应便携的方便,不断缩小携带体积,一般是采用折迭式的方式,即在使用时打开使用,不使用时折迭起来,这种结构即需求有开闭操作简单的装置。
现在一般的此类开合装置是由一个带凸(或凹)的固定体,一个带凹形<或凸形)的可动体,一个压簧压在可动体上。操作这类装置时通常是一手握住装有带凸(或凹)轮结构的固定体的电子固定壳体,用另一只手开启或闭合带有凸(或凹)轮结构的可动体的可动壳体,开闭操作繁杂、不方便。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3年8月27日公开了专利号为:03104410.7的《开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专利申请。
其开闭装置,包括:固定体和可动体,分别可与电子设备的固定部分与可动部分相连接,其中还有可动弹簧、解除凸轮等结构,虽然该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一般的开闭装置的开闭操作繁杂、不方便等缺点,但其还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精度要求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自动开合装置,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电子设备开合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精度要求较低。可广泛用于通讯等电子产品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包括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体(5)和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部分相连接的可动体(1),所述的可动体(1)连接设置有压簧(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体(5)和可动体(1)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三连接体(13)、第二连接体(12)、第一连接体(11)、轴(14),压簧(9)设置在第一连接体(11)与可动体(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体(11)相对可动体(1)的侧面上延伸有凸块(1101)与可动体(1)上的缺口(101)相卡接,所述第一连接体(11)相背可动体(1)的端面上有两个第一凸起(1102)与第二连接体(12)的凹槽(1201)卡合,第二连接体(12)卡合在第三连接体(13)的卡槽(1301)中,按键操作体(6)卡扣在第三连接体(13)与轴(14)端部(1401)之间,第二连接体(12)与第三连接体(13)之间同轴连接一复位小弹簧(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体(5)上固定有轴(14)依次穿过中空的第三连接体(13)、复位小弹簧(8)、第二连接体(12)、第一连接体(11)、压簧(9)和可动体(1)及卡扣(7),并在可动体(1)外端卡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一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体(1)为筒体状,向内设置压簧(9)、第一连接体(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1)相背可动体(1)的端面上的第一凸起(1102)为带斜面的多边形凸起,在第二连接体(12)中的凹槽(1201)对应为带斜面的多边形凹槽。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一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接体(13)卡合于固定体(5)卡槽(501)中。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一电子设备开合装置:第二连接体(12)与第三连接体(13)之间连接一复位小弹簧(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一电子设备开合装置:轴(14)通过卡环(7)连接于固定体(5)与可动体(1)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在可动体与固定体之间设置三个连接体的结构,加上各连接体之间卡合与斜面作用,使得按键操作体的轴向移动通过各连接体的转变,加上压簧的连接作用,只要一次简单的按压操作就可以进行开启操作,实现只用一只手可方便开启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不仅简化操作且具有新颖、实用等特性,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3A、3B、3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闭合状态连接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A、4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开启过程连接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A、5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打开状态连接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丽娴,未经陈丽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框
- 下一篇:印刷全息揭开式数码防伪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