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9V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3349.7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夏信德;高飞;丁艳;钟泰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2;H01M2/2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新杰 |
地址: | 51148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9V锂离子电池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的组合方式。
背景技术
9V电池通常适用于医疗设备、无线话筒、数字天平、安全报警设备等。目前已商业化的9V电池有一次碱性9V电池、镍氢9V电池和锂离子9V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与一般的普通酸性电池不同,有高电压、高比能量、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特点,更适合9V用电器使用。对于9V锂离子电池,常规锂离子电池采用单只电池组合,由于受到使用设备的限制,垂直并列三节电池的组合不适合使用,特别是壳内的容积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简易,适合使用的9V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9V锂离子电池是由壳体和三节电池组成,在壳体上设置有正负极接线柱,三节电池水平放置在壳体内,三节电池串联连接,串联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片再与壳体上的正负极接线柱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之间连有保护线路板,壳体的底部设计成圆弧状,一方面可使壳内有效容积增大,可容纳尺寸稍大电池,增加9V锂离子电池容量;另一方面可对水平放置电池起支撑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电池的正负极之间连有保护线路板,电池是由三节3V可充二次锂电池串联,将三节3V电池串联组成9V可充电池。在一节电池上设置保护电路,对一节电池的保护实现对三节电池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简易、价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9V锂离子电池总装配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A截面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9V锂离子电池是由壳体和三节电池组成,在壳体上设置有正负极接线柱,三节电池水平放置在壳体内,三节电池串联连接,串联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片再与壳体上的正负极接线柱连接。壳体的底部设计成圆弧状,圆弧的直径根据容纳电池的型号设计。
如附图2、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三节电池水平放置在壳体内,三节电池串联连接,串联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片再与壳体上的正负极接线柱连接。
如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的底部与电池接触部设计成圆弧状,一方面可使壳内有效容积增大,可容纳尺寸稍大电池,另一方面可对水平放置电池起支撑固定作用。
如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保护电路是由集成电路及开关MOSFET组成,集成电路T1的Vcc通过电阻R1连接电池正极,Vss连接电池负极,对电池端电压进行时时监控,Dout与Cout分别为T1集成电路的充、放电输出端,连接到T2开关管的控制端(MOSFET的G极)。T2开关MOSFET内部实际有两个独立的A和B管子串联连接,分别执行充、放电开关功能。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Dout与Cout输出为高电平分别控制T2的两个开关MOSFET使其处于导通状态。在充电过程中如果T1的Vcc与Vss两端检测电池电压达到设定过充点时触发过充电保护Cout输出为低电平控制T2中的A管充电开关MOSFET关断,从而停止充电,保护电池不会因过充电损坏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如果T1的Vcc与Vss两端检测电池电压低于设定过放点时触发过放电保护Dout输出为低电平控制T2中的B管放电开关MOSFET关断,从而停止放电,保护电池不会因过放电损坏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啮合无级变速器
- 下一篇:提放式可退大范围打捞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