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防盗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53285.0 | 申请日: | 2007-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67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伟;冯福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良伟 |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何淑珍 |
| 地址: | 529500广东省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防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防盗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各种品牌摩托车防盗器其防盗功能都是大同小异,主要是以警报声和控制息火线作防盗功能,因其主机内部的核心IC在电源中断时,所有防盗功能都会在瞬间解除,或剪断息火线便能轻易地启动发动机,这就存在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管是中断电源或剪断息火线都不能启动发动机的摩托车防盗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摩托车防盗器,由安装于车上的主机及随身携带的遥控器组成,主机包括有控制电路、信号发生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报警电路等,所述主机包括有脉冲反相电路和脉冲还原电路,脉冲反相电路的输入端与点火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脉冲反相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还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脉冲还原电路的输出端与点火器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脉冲还原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主机的IC1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连接。
上述脉冲反相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1,电阻R1、R2、R3,电容C1,三极管VT1,二极管D1的正极与点火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D1的负极与电容C1的正极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R1的另一端及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VT1的集电极与脉冲还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VT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R3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正、负极连接,它们另一端接地;
上述脉冲还原电路包括有电阻R4、R5、R6、R7、R8、R9,电容C2,三极管VT2、VT3,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脉冲反相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VT3的基极(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电阻R9与主机的IC1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连接,VT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VT2的发射极接高电平,VT2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C2的负极与点火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VT2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高电平及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VT3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R5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负极连接,它们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反相技术,先将点火控制线圈(传感器)输出的交流脉冲通过脉冲反相电路转换成负脉冲(负脉冲是不能直接触发点火器内部可控硅的),再用导线将信号(负脉冲)引入脉冲还原电路将其还原成正脉冲去控制点火器;由于点火器的触发信号是在主机内部输出的,而正脉冲还原电路又需在随身遥控器的控制下才能工作,在没有随身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不管是中断电源或剪断息火线都不能启动发动机,所以在线路安全方面得到了保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只需在现有防盗器的基础上增加脉冲反相电路和脉冲还原电路即可;(2)在没有随身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不管是中断电源或剪断息火线都不能启动发动机,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脉冲反相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脉冲还原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摩托车防盗器,由安装于车上的主机及随身携带的遥控器组成,主机包括有控制电路、信号发生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报警电路等,所述主机包括有脉冲反相电路和脉冲还原电路,脉冲反相电路的输入端与点火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脉冲反相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还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脉冲还原电路的输出端与点火器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脉冲还原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主机的IC1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连接。为了安装方便,脉冲反相电路也可以独立出来做成一个反相器部件。
上述脉冲反相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1,电阻R1、R2、R3,电容C1,三极管VT1,二极管D1的正极与点火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D1的负极与电容C1的正极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R1的另一端及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VT1的集电极与脉冲还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VT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R3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正、负极连接,它们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良伟,未经陈良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