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侧面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板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2873.2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6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缪来虎;李友民;潘利兵;李宏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B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侧面 发光二极管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制备侧面发光二极管的支架的金属板面结构。
背景技术
侧面发光二极管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PDA、手机、MP3等中小尺寸LCD的背光单元的光源。目前,侧面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厚度等均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10133995.X,申请日为2006年8月23日,发明名称为具有设计成改善树脂流动的引线框结构的侧光LED封装,主要内容涉及了一种用于LCD背光单元中的侧光LED封装,该侧光LED封装包括:LED芯片,条状引线框架,具有形成在其侧边缘中的齿结构。LED芯片装配在引线框架的表面上。一体的封装主体由树脂制成,且包括具有用于容纳LED芯片的腔体的中空的前一半和通过引线框架与前一半分开的实心的后一半。引线框架的齿结构可改善树脂流动,从而即使LED封装被做得极薄也能确保稳定性。
由于已知产品采用塑封框架主体的结构,散热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光电稳定特性受到较大的限制。随着发光二极管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发光二极管必须考虑散热问题,长期以来,已知框架采用传统塑封的工艺并没有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光电特性稳定、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制备侧面发光二极管支架用的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制备侧面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板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整片金属板构成,在该整片金属板上排列有若干个支架结构单元,该支架结构单元为凹凸配合且相互间隔的金属片构成的电极延伸结构,相邻两结构单元之间设有连接筋,若干个支架结构单元的外围为连接框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若干结构单元排列为有规则的M行N列的结构单元阵列,其中M≥1,N≥1,整个板面呈现若干相连接H型空槽排列结构。
所述位于单元结构之间的连接筋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相邻两结构单元的金属基板一极与另一极为一整体。
所述连接框架设有校准孔定位,整片金属板的四角开有通孔。
所述金属板的材料为铜或铝或锌。
所述金属板表面设置有具有反射性能的金属镀层,该金属镀层为银或金、钯及其它具有反射性能的金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整片金属板制备侧面发光二极管支架,在该整片金属板上排列有若干个支架结构单元,相邻两结构单元之间设有连接筋连接,使用时只需要将金属板拆分成若干结构单元,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有支架的制备支架的金属板板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个结构单元的金属板板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板2、结构单元3、连接筋4、连接框架5、校准孔6、通孔7、H型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备侧面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板面结构,它是由一整片金属板1构成,金属板1的材料为铜或铝或锌,在该整片金属板1上排列有若干个支架结构单元2,该支架结构单元为凹凸配合且相互间隔的金属片构成的电极延伸结构,相邻两结构单元2之间设有连接筋3,若干个支架结构单元2外围设有连接框架4,该框架4上设有校准孔5定位,若干结构单元排列为有规则的M行N列的结构单元阵列,其中M≥1,N≥1,整个板面呈现若干相连接H型空槽7排列结构;位于单元结构之间的连接筋3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等,相邻两结构单元的金属基板一极与另一极为一整体,整片金属板的四角开有通孔6,金属基板表面设置有具有反射性能的金属镀层,该金属镀层为银或金、钯及其它具有反射性能的金属。
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将整片金属板拆分为单个结构单元便可使用,使用方便。
如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做多种修改和变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28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电器元件的汇流排
- 下一篇:手机双天线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