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墨打印机墨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2396.X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6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曾玉祥;黄振超;吴泽;刘兴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志鸿 |
地址: | 519060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 打印机墨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机用墨盒。该墨盒以纯空腔的形式贮存墨水,同该墨盒适配的记录头被设置于喷墨打印机字车上,作为墨水容纳器件的墨盒则以可拆卸的方式装配在喷墨打印机字车上,并通过设置于字车上的供墨针和相应墨水流动通路同记录头上的喷嘴保持连通。
背景技术
喷墨型打印机,其打印方式通常是由用于容储墨水的墨盒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流动管道将墨水输运至记录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自记录头上设置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常见的市售喷墨打印机根据其喷嘴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和气泡式喷墨打印机。
压电式喷墨打印机,是在其记录头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管道两侧各设置一块或多块压电晶体。压电晶体受经过数据调制的打印信号控制,产生收缩或膨胀变形,挤压喷嘴中的墨水自喷嘴射出后形成微细的液滴,溅落至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的页面上,形成一个记录点。
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其记录头结构与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相似。它们的差别是,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在记录头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管道内壁或外壁上设置了加热电极。数据调制的电脉冲信号被送到喷嘴的加热电极上,加热电极快速升温,使喷嘴附近的墨水迅速汽化,形成汽泡。汽泡膨胀产生的压力使墨水自喷嘴射出后形成一个个微细的墨滴,溅落至纸张页面上。电脉冲消失后,墨水蒸汽凝聚,喷嘴内的墨水通过表面张力维持在与喷嘴外表面齐口的水平。记录头抽取墨水后形成的负压引导储墨腔内的墨水流入喷嘴所在的墨水流动管道。
按照记录头同墨盒的配置关系,喷墨打印机墨盒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墨水容纳主体,例如墨水储藏室与记录头合一的一体化结构墨盒;另一种是墨水容纳主体与记录头分离的分体式结构墨盒。一体化结构的墨盒既包括记录头也包括墨水储藏室,其记录头设置于墨盒的供墨口上。分体式结构的墨盒,其墨水储藏室与记录头相互分离设置,墨水储藏室仅用于盛装墨水,记录头则设置于打印机字车上。其中,分体式结构的墨盒又包括纯空腔储墨和多孔材料例如海绵储墨两种形式的墨盒。
分体式纯空腔无海绵结构形式的墨盒,通常需要在其导气口设置用于调节墨盒内腔压力和外部环境之间平衡状态的单向开闭的气体控制阀,以避免墨水从导气口溢出到墨盒外部,同时还需要在供墨口前方的墨水流动管道上设置单向启闭的墨水控制阀。这种墨盒一则因为配设气体控制阀和墨水控制阀而导致墨盒结构较为复杂,且在墨盒遭遇翻转、倾侧、振动和/或温变的情况下,墨盒内部不受墨水控制阀影响的各腔室之间将会由于其内气体同墨水混融成细碎的气泡,而出现气体在各腔室之间不规则游走的现象。这些游动气泡一旦进入墨盒供墨口,就有可能顺着喷墨打印机供墨针游动到纪录头的喷嘴上,以致形成记录字迹断线、无墨等;另一方面,墨盒内压的变化会把墨水及其携带的气泡压入导气口以及导气口附近的气道内,在去除墨盒导气口的封条后,导气口以及导气口附近气道内的墨水将泄漏至外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水不会从其导气孔泄漏至外部的喷墨打印机墨盒。
按照上述目的设计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储墨腔、供墨口、导气孔、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缓冲柱。储墨腔和供墨口之间具有控制储墨腔同供墨口通断状态且其开启方向分别指向供墨口和储墨腔而同时位于两条并行墨道上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缓冲腔在其铅垂方向底部与储墨腔铅垂方向底部和第二缓冲腔铅垂方向底部分别连通。缓冲柱一端连通导气孔而另一端在第二缓冲腔的大约几何中心部位连通第二缓冲腔。
一般地,前述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缓冲柱是由第二缓冲腔铅垂方向顶部向第二缓冲腔的几何中心延伸的管状通道。
较好地,前述喷墨打印机墨盒,其储墨腔铅垂方向顶部设置由弹性胶体封闭的灌墨孔。
更好地,前述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在墨盒被装配至喷墨打印机上之前均保持空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墨盒,通过在用于储备墨水的储墨腔和用于保持储墨腔同外部大气之间平衡状态的导气孔之间设置的两个缓冲腔,以及在第二缓冲腔大约几何中心部位形成的第二缓冲腔与外部大气的连通状态,当墨盒出现翻转、倾侧、振动或温度变化时,从储墨腔内逸出至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内的少量墨水所形成的液面将始终位于缓冲柱和第二缓冲腔之间的连通口所在水平面以下,换句话说,从储墨腔内逸出至第二缓冲腔内的少量墨水所形成的液面将始终不能触及缓冲柱和第二缓冲腔之间的连通口,从而保持导气孔到第二缓冲腔之间的气体通道内始终只有气体存在,最终达到杜绝储墨腔内的墨水自导气孔泄漏至墨盒外部的目的。
图面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23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