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音频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2355.0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81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袁圣宗;苏育宏;卢嘉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插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插座,用于移动电话、MP3、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数码产品上,供耳机插头插入以传送语音信号。
背景技术
音频插座常用于移动电话、MP3、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码字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供耳机插头插入以将语音信号传送到耳机。
现有的音频插座包括座体、导电端子及接脚。座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槽,并且座体由前壁朝座体内部开设有与端子槽连通的插接孔。导电端子固持于端子槽内,其具有伸出座体外部的压接部和位于插接孔内的接触部。接脚由插接孔插入座体内部,并在座体后部与一导电端子固定在一起。
但是,在生产中,接脚是用铆合的方式来与相应的导电端子固定,因此在组装现有的音频插座时需要铆合治具。由于一段时间后铆合治具会有一定的损耗,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备品定时检查和更换;并且以铆合方式固定的接脚,在使用中经过多次的插拔之后,接脚铆合处容易产生松动,从而降低该音频插座的寿命,并且使音频插座与对接插头之间接触不良、电讯号传输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接脚更加牢固的音频插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包括座体、导电端子及接脚。座体具有前壁、后壁、两侧壁和顶壁,座体由前壁向内开设有插接孔,座体的后壁上开设有与插接孔连通的穿孔,插接孔内容纳有一接脚,座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槽,端子槽内固持有导电端子。其中,一端子槽由顶壁的靠近一侧壁和后壁处向下开设而成并且与穿孔连通,固定在靠近所述侧壁和后壁处开设的端子槽内的导电端子具有固持部、由固持部上端向上向内弯折延伸的压接部及由固持部的后端向内弯折形成的呈板状的卡持部,所述压接部伸出座体外部,固持部和卡持部插置于所述端子槽内。所述卡持部上开设有卡口,卡口中部的弯折部分突出一突包,接脚的一端插入穿孔内,并且该端开设有卡槽,接脚卡在卡口内,所述卡持部卡在卡槽内。
如上所述,接脚卡固在所述一端子的卡持部上,当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与对接插头插接和拔出时,卡持部和接脚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从而提高音频插座的使用寿命及音频插座与对接插头之间的稳定连接,并且接脚与所述一端子是卡固连接,从而音频插座组装简单、不需要特殊治具。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和接脚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的座体和接脚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的第二端子和接脚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的第二端子和接脚组装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音频插座 10 座体 100
前壁 111 后壁 112
顶壁 113 底壁 114
第一侧壁 115 第二侧壁 116
穿孔 117 卡固槽 118
插接孔 120 第一端子槽 131
第二端子槽 132 第三端子槽 133
导电端子 200 第一端子 210
第一固持部 211 第一接触部 212
第一压接部 213 第二端子 220
第二固持部 221 第二接触部 222
第二压接部 223 卡口 224
突包 225 第三端子 230
第三固持部 231 第三接触部 232
第三压接部 233 接脚 300
插接部 310 卡抵部 320
卡槽 3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2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