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色带盒用墨辘灌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1086.6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7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强;李宝生;吴元进;尹勋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7/10 | 分类号: | B41J27/1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志鸿 |
地址: | 519060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带 用墨 辘灌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用墨辘灌墨装置,特别是对采用发泡材料或多孔纤维材料例如海绵制备的作为色带盒墨源的墨辘进行灌墨的装置。
背景技术
IBM2380、IBM9068、Panasonic-KXP1090以及IBM2380-B等型号的针式打印机,其使用的色带盒通常是由一条预先浸染有油墨的环形无缝尼龙软带和其它注塑零部件构成。使用时,打印机的打印针头连续击打尼龙软带,将其上的油墨敲击转移至记录介质例如纸张上,实现电信号与可视记录符号的转换。
在打印过程中,随着油墨不断消耗,色带上携带的油墨逐步耗尽,致使打印字迹颜色变浅,以致需更换全新的色带或考虑对旧色带补充油墨。考虑到节约成本的原因,不少商家着眼于提高色带的使用寿命,在色带盒中设置油墨补充机构,为色带补充油墨。这种设计对于提高色带的打印寿命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其中,部分新产品的色带寿命改善显著。
图1是一种市售色带盒产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构成包括盒体1、色带12、张紧机构和油墨补充机构。
盒体1通常根据打印机的设计特点而具有对应的形状。它同时提供用于容储色带12的容纳空间,打印针头的击打位置--打印口2,以及张紧机构和油墨补充机构的安装位置和空间。张紧机构由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5、6和簧片13组成。沿色带12的行进路线,以传动齿轮5、6和簧片13为分界点,盒体1的一部分形成色带12的容纳腔14,其余部分形成打印口2和油墨补充机构。在安装状态下,色带12夹持于传动齿轮5、6相互啮合的齿沿之间,并在齿轮5、6的旋转作用下被送入容带腔14,簧片13与盒体1的侧壁相互配合在垂直于色带12的行进方向上向色带12施压产生静摩擦力,两者相互配合使位于色带12行进路线上容带腔14之外的色带12处于张紧状态,同时色带12在传动齿轮5、6的旋转传送下沿图中所示X方向旋转。传动齿轮5、6可绕自身中轴旋转,该自身中轴又分别可绕与其平行的固定于盒体上的轴4、8旋转。两齿轮5、6啮合的松紧程度由簧片7加以调节,以便向色带12提供一个合适的夹紧力。油墨补充机构由多孔海绵质贮墨墨辘10、上墨齿轮9和簧片3构成。墨辘10中吸附储藏有一定量的油墨。色带12与上墨齿轮9接触,并通过上墨齿轮9的旋转及上墨齿轮9与墨辘10的接触实现油墨补给。在为了加大储墨量而使用大直径墨辘10的情况下,于色带12行进路线上同墨辘10外圆柱面相切并同盒体1侧壁距离最小的位置附近,加设隔离片11,以防色带12与墨辘10外圆柱面产生直接摩擦,造成磨损。
图1所示色带盒1,在初始工作状态下,上墨齿轮9与墨辘10外圆柱面之间仅由于色带12的张力转化得到的压迫作用而保持轻微接触,其间几乎没有接触压力存在,墨辘10中吸附的油墨几乎不受影响。因此,打印过程首先消耗色带12本身携带的油墨,直至接近后期油墨被基本耗尽的状态。当色带12本身携带的油墨基本耗尽,导致打印字迹颜色浅淡时,可调整簧片3由图1所示虚线位置进入实线位置,把上墨齿轮9紧紧地压靠于墨辘10的柱面上,以汲取墨辘10所吸附储存的油墨,延缓色带12的使用寿命。
上述色带盒,其色带使用寿命除其自身物化特性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续油墨补充机构--墨辘的影响。通常,墨辘携带的油墨是在色带盒装配之前完成灌注的。墨辘内油墨的分布状态及其含墨量精度直接影响到打印字迹的清晰程度。以含墨量10g的墨辘为例,通常要求墨辘含墨量误差在±5%,亦即±0.5g以内,油墨在墨辘内部的分布状态应当均匀。
习知的墨辘灌墨方式是采用手工操作把空白海绵墨辘浸泡于油墨池中,然后滤除多余的油墨,电子称量后手工调节多余油墨和缺欠。这种操作方式工序繁杂,油墨纯度易受影响,且墨辘内油墨的分布状态及其含墨量精度很容易差生偏差,以致影响合格墨辘的产率。采用手工方式完成一个空白墨辘的加墨过程耗用的时间约需要半分多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色带盒用墨辘灌墨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所产墨辘油墨分布均匀,含墨量精度高,生产耗时较之现有手工方式大大缩短。
按照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以下结构的色带盒用墨辘灌墨装置。它包括盛墨杯、注墨泵。注墨泵间歇性地把定量油墨注入盛墨杯内。另外,该灌墨装置还包括压辘头。该压辘头同驱动机构连接,并在此驱动机构作用下可反复地进行压入和退出前述盛墨杯的动作。
通常,前述色带盒用墨辘灌墨装置,其注墨泵采用电子计量泵。
较好地,前述色带盒用墨辘灌墨装置,还包括加热器。该加热器产生的热量被输往注入盛墨杯之前的油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10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