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型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0549.7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9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文献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新南方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装饰效果的发光型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通讯电话(即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目前,人们除了要求手机的性能不断提升以外,对手机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女士使用者而言,手机不仅作为一种通讯产品,其还要求手机是一种时尚产品,能够为其增添新的时尚元素。但是传统的手机在设计上拘于熟套,设计风格单一,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目前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光型手机,以令手机具有通讯以及装饰多种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手机上设置有显示屏及按键,该手机呈手腕带造型,并且于手机上设置有通过发光体发光的发光区域。
所述的手机为一体成型的未闭合环状造型。或者手机采用类似手表结构,即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上的带体。
上述采用一体成型的手机壳体呈“C”形,其包括一段用于安装显示屏、按键以及手机电子元件的厚部区域,以及位于厚部区域两端的渐薄区域。
所述的发光体采用冷光片,该冷光片的电极连接于手机的电源。冷光片可直接安装在手机的表面。
所述的发光体采用LED,该LED的电极连接于手机的电源,且该发光区域对应的手机外壳采用透光材料。因为LED通常发光区域有限,安装过程中通常将LED安装在手机内,然后在其表面覆盖透光材料,这样LED发出的光线透过透光材料照射出来形成发光区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首先本实用新型将手机设计成手腕带造型,这样实用者可以将其方便的戴在手腕上,这样不仅便于携带,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其次,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具有装饰效果的发光设计,这样令手机形成了一种可用作装饰的发光手腕带,极具时尚情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款作为移动通讯产品的手机。见图1,本实施例整个手机为一体成型的未闭合环状造型,即手机的成一个“C”形。其包括一段用于安装显示屏2、按键3以及手机电子元件的厚部区域11,以及位于厚部区域11两端的渐薄区域12。即在手机的厚部区域11的弧形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按键3、扬声器发声孔以及麦克风孔。
手机的外壳可采用具有良好韧性材料制作,其中由于厚部区域11上安装有显示屏2、按键3以及其内部安装有手机通讯电子元件,所以通常该厚部区域11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形变,应具有较好的钢性。但同时为了保证手机所形成的环形空间便于使用者戴在手腕上,该手机必须具备一定的弹性伸展空间,即当使用者的手部穿过环形空间时,手机应适当扩大其环形孔径,以令使用者手部顺利穿过手机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待使用者手部穿过后,手机立刻恢复到原有状态,这样就可令整个手机套在使用者手腕上,而不至于滑落。为了令手机既具有弹性扩张的功能,又不至于由于其在弹性扩张过程中导致其内部的通讯元件出现松动、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本实施例将显示屏2、按键3以及其电子元件安装在厚部区域11,由于厚部区域11的材质比较厚,自然其难以产生形变(或形变幅度非常小,可以忽略)。同时在厚部区域11的两端延伸出渐薄区域12。该渐薄区域12的厚度逐渐变薄,这样该区域的产生形变就较厚部区域11容易很多。当使用者佩戴本实用新型时,手机产生形变的区域将主要集中在渐薄区域12。之所以采用渐薄区域12,令厚度逐渐变薄,这是为了避免产生形变应力集中在一处,令手机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破损。
手机的壳体一般可采用塑胶材料、合金材料制作。同时为了确保厚部区域11不会产生形变,可在厚部区域11内设置加强筋条或其他强化其钢性的材料。
在厚部区域11的侧面设置有耳机插孔13,通过该耳机插孔13将通话耳机与本实用新型连接起来,以便于使用者长时间通话。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电子通讯电路参照普通手机设计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文献,未经林文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0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PTC元件的加热保温电路
- 下一篇:折叠式两用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