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盘储存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0131.6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6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朝晖 |
主分类号: | G11B23/03 | 分类号: | G11B23/0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国平 |
地址: | 528427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盘 储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存光盘的装置,尤其是一种光盘储存盒。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光盘储存盒包括盒体、固定装置。所述盒体由上盒体、下盒体构成,上、下盒体枢接,在下盒体上有一固位装置,光盘的中心孔与固位装置配合定位。存在问题:打开或扣合上、下盒体,取放光盘时,需要按压固位装置,使用不当易造成光盘损坏,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储存盒,它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光盘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盘储存盒包括盒体、固定装置,所述盒体由上盒体、下盒体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盒体两侧的、具有弹性的、弧形的侧托架、位于盒体顶部的弧形的顶托架,所述侧托架与下盒体枢接;还包括一曲柄,曲柄与顶托架一体化制成,曲柄与下盒体枢接,曲柄的操作端从盒体的操作孔中伸出,并与按钮固定联接;在下盒体上还有与顶托架、侧托架配合的顶止位板、侧止位板;与顶托架相对侧的盒体上有一光盘进出口,上、下盒体可拆卸联接。
所述的光盘储存盒,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顶止位板、侧止位板连接一体构成止位板,所述止位板上有一导向槽,曲柄位于导向槽内。
所述的光盘储存盒,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轴座,所述侧托架通过轴座与下盒体枢接。
所述的光盘储存盒,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轴座上有一定位槽,在下盒体上有一定位板,定位板与定位槽配合。
所述的光盘储存盒,其特殊之处在于:在下盒体的侧板上有内台肩、有类“L”形的卡槽,上盒体的侧板上凸起、凸起上有类“L”形的卡舌,凸起与内台肩配合,卡舌与卡槽配合。
所述的光盘储存盒,其特殊之处在于:在下盒体上还有防止顶止位板变形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光盘储存盒,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盒体两侧的、具有弹性的、弧形的侧托架、位于盒体顶部的弧形的顶托架,所述侧托架与下盒体枢接;还包括一曲柄,曲柄与顶托架一体化制成,曲柄与下盒体枢接,曲柄的操作端从盒体的操作孔中伸出,并与按钮固定联接;在下盒体上还有与顶托架、侧托架配合的顶止位板、侧止位板;与顶托架相对侧的盒体上有一光盘进出口,上、下盒体可拆卸联接。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按压按钮,曲柄带动顶托架移动,推动光盘移动,具有弹性侧托架,以轴、侧壁为支点而张开,则光盘从盒体中伸出;反之,放入光盘时,具有弹性侧托架,以轴、侧壁为支点,由于光盘的推动张开,光盘进入顶托架后,侧托架、顶托架固定光盘的位置。故它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光盘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光盘储存盒包括盒体1、固定装置,所述盒体1由上盒体11、下盒体12构成,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盒体两侧的、具有弹性的、弧形的侧托架2、位于盒体顶部的弧形的顶托架3,所述侧托架2与下盒体12枢接;还包括一曲柄4,曲柄4与所顶托架3一体化制成,曲柄4与下盒体12枢接,曲柄4的操作端从盒体1的操作孔9中伸出,并与按钮5固定联接;在下盒体12上还有与顶托架3、侧托架2配合的顶止位板62、侧止位板61;与顶托架3相对侧的盒体1上有一光盘进出口10,上、下盒体11、12可拆卸联接。
上盒体11的上半孔91、下盒体12的下半孔91,在上、下盒体11、12扣合后构成操作孔9。
所述顶止位板62、侧止位板61通过连接板63连接成一体构成止位板6,所述止位板6上有一导向槽64,曲柄4位于导向槽64内。
在下盒体上12还有防止顶止位板62变形的加强筋。
还包括一轴座21,所述侧托架2通过轴座21与下盒体12枢接:所述轴座21上有一定位槽211,在下盒体12上有一定位板8,定位板8与定位槽211配合。
在下盒体12的侧板上有内台肩122、有类“L”形的卡槽121,上盒体11的侧板上凸起112、凸起112上有类“L”形的卡舌111,凸起112与内台肩122配合,卡舌111与卡槽121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朝晖,未经黄朝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0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