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0006.5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4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维军;胡嘉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经济特区宝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焊接导电极片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贴片式的电感器,一般包括一由外包绝缘层的导线绕制的具有两个自由端子的空心线圈,所述空心线圈被埋覆于一磁芯壳体内,在两所述自由端子上还焊接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一部分被埋覆于所述磁芯壳体内,外露于所述磁芯壳体的部分电极片被折弯贴伏于所述磁芯壳体的外表面,用于将所述电感器平稳焊接于电路板上。这种自由端子与电极片之间的焊点包裹在所述磁芯壳体内,在磁芯壳体成型时容易被撕裂引起断路或短路;另外,在外露于所述磁芯壳体的部分电极片被折弯时如果施力不当容易损坏电感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已有通过先成型在两对角引出线圈自由端子的磁芯壳体,再至少将引出线圈自由端子的两对角切除部分,引出线圈自由端子并去除引脚上的绝缘层;然后将已经折弯成型的电极片套在磁芯壳体上,且使电极片一端延伸的凸条与线圈自由端子折弯部相扣并焊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使焊点位于磁芯壳体被切除的部分内。
上述通过将切角的方式引出线圈自由端子(下称引脚),并去除引脚上的绝缘层,然后焊电极片有如下的不足之处:1)、线圈的线径受到限制,线径太大不容易弯折,使之与电极片一端延伸的凸条相扣;在线径太大时,一般采用在磁芯壳体的一侧边引出引脚,然后焊电极片,这样为了平衡整个电感器便于焊接在电路板上往往需要引入第三个假电极片(如图2所,且在焊接在电路板上时需要焊接第三个假电极片增加了工序和成本。2)、在去除引脚绝缘层时或者弯折时易导致引脚断裂,使该电感器成废品。3)、引脚与电极片焊接的焊点容易超出成品规定的外形尺寸范围,影响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焊接导电极片的电感器,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外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感器,包括一由外包绝缘层的导线绕制的具有两个自由端子的空心线圈,所述空心线圈被埋覆于一磁芯壳体内,两所述自由端子从所述磁芯壳体引出且焊接有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芯壳体的所述自由端子引出部位形成一凹槽。
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引出所述自由端子的所述磁芯壳体的侧面内或者位于引出所述自由端子的所述磁芯壳体的侧面及及与该侧面相邻侧面内或者位于引出所述自由端子的所述磁芯壳体的侧面及与该侧面相邻侧面和表面内;
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引出所述自由端子的所述磁芯壳体的表面内或者位于引出所述自由端子的所述磁芯壳体的表面及与该表面相邻的侧面内;
所述磁芯壳体为六面体,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磁芯壳体的转角处;
两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磁芯壳体相邻或相对的转角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磁芯壳体成型时在所述线圈自由端引出部位预设形成一凹位且先行按照设计尺寸去除两个自由端子上的绝缘层,在焊接所述电极片时,先将两所述电极片延伸凸条上的折弯部分别对应扣于所述两个自由端子处于凹槽内的部位上,焊接所述电极片与所述自由端子,使焊点位于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自由端子(引脚)不用弯折,不受线径限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径受限、去除引脚绝缘层时或弯折时可能导致引脚断裂以及引脚与电极片焊接的焊点容易超出成品规定的外形尺寸范围,影响外观甚至成为废品的问题;减少了生产工序,优化了产品外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切角方式焊接电极片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当线径受限采用引入第三电极片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的成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简化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经济特区宝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经济特区宝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0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