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中水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9863.3 | 申请日: | 2007-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星;李大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兰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张惠星;李大川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0;C02F1/78;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1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水处理设备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净化的组合式中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尤其适用于小型淀粉厂废水的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以玉米为原料的中小型淀粉厂排放的废水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浸泡玉米的废水在循环使用中有溢出的少部分,但主要是在石灰萃取副产品凝固结膏过程中上部的石灰水,这部分约占总排水量的1%;另一部分是蛋白水经沉淀后加工淀粉排出的废水,约占总排量的99%,这部分水中残留的蛋白具有颗粒小,难回收,发酵快,易腐败的特点,成为废水处理的难点。
传统小淀粉厂废水综合处理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传统的废水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时间长,回收不彻底,一般不能将废水处理到达标排放的程度,如COD达28000以上。废水处理后通常直接向外排放,这部分水因残留多,易腐败,容易发臭发黑,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而且目前的处理工艺,废水处理设备投资大,占地多,运行费用高,小型淀粉厂难以承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小型淀粉厂废水处理不达标,废水处理设备投资大,占地多,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的组合式中水处理设备,尤其适用于小型淀粉厂废水的处理,该设备对废水进行中水化处理,废水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彻底解决小型淀粉厂废水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调整处理工艺,不同废水分别处理。
根椐小型淀粉厂的生产工艺:
将浸泡玉米产生的石灰水废液和蛋白水废液分别处理。
1.玉米浸泡液的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
玉米浸泡液经石灰萃取副产品,废水经复式多级过滤器的沉淀及过滤后,清水作玉米浸泡循环使用,渣液排放后掺入煤堆燃烧。
2.蛋白分离废液的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
蛋白水废液从蛋白分离机排出后,进入组合式中水处理系统,进行多级砂滤、膜滤分离、灭菌脱色净化处理。
调整处理工艺,将两种不同的废水分别处理,处理工艺相对简化,更重要的是目标针对性强,可以根椐需要调整处理工艺,效果更好。
二、根椐废水成份分阶段处理。
1.玉米浸泡液经沉淀、毛发过滤、粗砂过滤、细砂精滤后,净水作玉米浸泡生产循环使用,排放的渣液与煤炭混合燃烧。
2.蛋白分离废液的处理使用组合式中水处理设备,进行分阶段处理,废水首先经复式多级过滤器过滤,排放的渣液与煤炭混合;
过滤后的蛋白分离废液进入膜滤分离器,经膜滤分离后将蛋白乳反冲至烘干器回收蛋白粉;
膜滤后的水进入净化釜灭菌、脱色、净化氧化、降解后,出水清澈透明,COD指数从20000多降为200,完全符合生产用水要求。
根椐废水成份分阶段处理,可以增加回收蛋白粉并提高质量。
三、全套设备由三个独立系统联接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将复式多级过滤器、膜滤分离器、净化釜依次联接组合。由于复式多级过滤器、膜滤分离器、净化釜均系单体预制,运至现场安装快捷,调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两种废水分开处理,对象单一,工艺针对性强、处理难度小;较传统的综合处理工艺,处理对象有泥沙类、生物类、化学类、重金属类掺杂在一起,品种繁杂,相对处理量大,工艺针对性差,处理难度大。
2、本实用新型将多级过滤、膜滤分离、灭菌脱色净化,三个系统有机组合,从而实现标准化,安装快捷;设备立式结构,占地不足10平方米,基本上不需要土建投资。以日排放120吨废水的小型淀粉厂为例,本实用新型设备投资约为10万元左右;传统处理设备投资约20万元,且占地面积较大,还需土建投资。
3、本实用新型运行成本低,主要有三项构成:一、耗材,每年更换膜的费用约为12000元,平均每吨水约为0.36元;二、耗能,主要是电费,每吨水约为0.12元;三、维护费,每年约为1000元,每吨水约合0.02元,合计每吨废水处理费用0.50元;较传统处理设备的每吨废水处理费用约0.80元降低0.30元,以日排放120吨废水计,每年少支出运行费用约1万多元。
4、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中水循环使用,减少水的使用总量,节约水资源,以日排放120吨废水的小型淀粉厂计,每年节约用水约4万吨,节约水资源费5万元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兰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张惠星;李大川,未经珠海兰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张惠星;李大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9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