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机加热滚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9246.3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忠志 |
主分类号: | B41F13/22 | 分类号: | B41F13/22;B41F19/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永忠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机 加热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滚筒,尤指一种能提供更好应用效果的印刷机加热滚筒。
背景技术
印刷是一种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将图像或文字大量复制的制程,属于生产服务性的产业,亦为制造业的一环。印刷虽与造纸、火药、及指南针针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但真正发扬光大却是在十五世纪德国发明家谷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且采用出木制凸版印刷机,这种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虽然其结构简单但却沿用了300年之久,到十八世纪印刷术几乎已传及全球,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文明支柱,各先进国家均非常重视其发展,把它视为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建设重点,而经过印刷加工的产品更是如影随形的伴随着现代人每天的生活。
由于,现代的印刷品在使用上愈来愈多元,传统的二维平面印刷已难符合大众对视觉感受上的要求,故具有凹凸立体图案的印刷一推出即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业界不断积极研发下并有许多相关结构获准专利,譬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20115号自动压纹印刷机之加热结构即为一典型例子,其主要是将可发热之电热层及可绝热之隔热层一并制设在印刷机之压轮内部且邻近该压轮之表面处,并在压轮之一端装设一可持续供给电热层电能之输电盘,使电热层不但能提供紧贴在压轮表面外之模板高温以压印出具凹凸纹路之印刷品,且不会与模板发生严重之相对摩擦及压迫,而且可增加其使用寿命并具耐用性;另一方面又得以藉由隔热层隔热,使压轮不致因电热层的热量傅导而形成高温状态,深具安全性。
但上述结构其压轮内所设之电热层并无良好的检测设施,故温度高低控制不易,其由于电源系由滚轮两端各入一条电源线,温度控制需装设于内部,受加热影响而容易使控制器失灵并毁损,而且内部的电热层也只有分布在单侧,故加热不平均容易导致滚轮加热面因热膨胀弯曲,致使需靠两滚轮间之极大压力才能完成印刷品,常造成机器磨耗,为其最大之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能进行区域加温,且可以实现精准控温,使整个滚筒温度保持均匀的印刷机加热滚筒。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机加热滚筒,包括一滚筒,其内部中空,而滚筒上设有长槽缺口与内相通;滚筒内侧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有两片以上,其外覆有绝缘层;还包括两个以上感温棒,嵌设在滚筒上分别对应于前述之加热片;一控制电路,配设于滚筒轴端一侧,其内并设有转接头及电线与前述之加热片及感温棒相连。
本实用新型能以两片以上加热片进行区域加温,并由感温棒配合控制电路精准控温,所以可以使整个滚筒温度保持均匀,从而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器之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中K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是滚筒,10是预设孔,11是感温棒,12是电线,13是加热片,14是加热片,15是内部,16是转接头,17是缺口,18是大区块,19是小区块,2是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一种印刷机加热滚筒,其主要包括有:一滚筒1,其内部15中空,而滚筒1上设有长槽缺口17与内相通;
加热片13、14,其表面覆有绝缘层,它们分布遍设在滚筒1内侧;
3个感温棒11,嵌设在滚筒1上分别对应于前述之加热片13及14;以及
一控制电路2,配设于滚筒1轴端一侧,其内并设有转接头16及电线12与前述之加热片13、14及感温棒11相连。
实施时,该转接头16采用水银接触式或碳刷接触式均可,另外,为了方便配置,其滚筒1上可设有两个长槽缺口17,而将滚筒1区隔成一弧形大区块18及一弧形小区块19;图中加热片13、14共两片分设成一大一小,以对应贴设于滚筒1的大、小区块18、19的内侧;加热片13也可设成有多片,依加热需求多少分配;又该滚筒1中空的内部15可用来填设有隔热棉,使加热片13、14能贴紧不易掉脱;而该感温棒11也设有三只,或依滚筒1长短增减而设更多如四只或六只,以分别嵌设在滚筒1大、小区块18、19上的预设孔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忠志,未经张忠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9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罐
- 下一篇:直线轨道车往返行走多点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