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压过滤机的滤扇固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48261.6 | 申请日: | 2007-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3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司马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3/23 | 分类号: | B01D33/23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永忠 |
| 地址: | 528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过滤机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压过滤机的滤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加压过滤机是用于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矿浆及其它细颗粒物料浆液固液分离的过滤设备。每台加压过滤机装有100-200片甚至更多的滤扇,安装于滤扇上的滤布作为一种损耗件需要定期更换,而更换滤布就需要把滤扇从加压过滤机的滤液槽上拆卸下来。因为滤扇的数量很多、而每次拆装的次数更是滤扇数量的两倍,而且加压过滤机内滤盘(滤扇组)之中可供维修操作的空间很小,所以就要求滤扇的拆装和固定方式尽量简单,拆装过程方便快捷,固定后稳固性能好、接口密封效果好。
现有一种加压过滤机的滤扇固定方式是:在滤液槽1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两条内六角螺栓4分别旋入上述两个螺纹孔,滤扇3与滤扇固定头2为整体结构,滤扇固定头2的形状呈“S”形,即具有对称双开口圆槽形,装上滤扇固定头2并旋转使其两个开口圆槽分别紧贴地扣住螺栓4,再在螺栓4上旋入铜螺母5进行紧固固定。参见图1、图2所示。拆卸时,先拧松铜螺母5,再将滤扇固定头2旋转一定角度,使其两个开口圆槽完全离开螺栓4位置,则可将滤扇3从滤液槽1上拆卸下来,这种固定方式存在着以下不足:
(1)具有对称双开口圆槽的“S”形滤扇固定头,形状复杂、加工困难、成本高。
(2)使用此种紧固方式滤扇容易产生松动,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
(3)使用铜螺母固定,较易磨损,要经常更新。
(4)拆装时要转动滤扇,而滤盘内滤扇及其固定头之间活动空间较小,对螺母拧松、拧紧较为困难,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故装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扇固定头形状简单、加工容易、固定可靠、装卸方便、节约装卸时间及生产成本的加压过滤机的滤扇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加压过滤机的滤扇固定装置,包括滤液槽、装在滤液槽内的一组滤扇及其滤扇固定头,滤扇固定头的形状由对称两段圆弧段和对称两段直线段连成闭合曲线构成,在每个滤扇固定头两侧分别设有紧固块,该紧固块内侧边与滤扇固定头圆弧段相接触,并通过螺栓与滤液槽螺纹紧固连接。
滤扇固定头的对称轴00′与滤扇的对称轴XX′相交成一定夹角α。该夹角α的角度范围可以选取为45°-135°。螺栓在与滤液槽螺纹紧固连接时还装有平垫片和弹性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滤扇固定头的形状简单,可以在一块圆板上对称两边切去一小部分,就得到两段对称圆弧段和两段直线段连成闭合曲线的固定头形状,这种形状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较低。
(2)拆装时不需旋动滤扇及其固定头,只需松动螺栓、旋动紧固块即可,故拆卸方便,节省时间。
(3)用螺栓、紧固块、平垫片、弹性垫片代替原来的铜螺母和内六角螺栓,使滤扇及其固定头紧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加压过滤机中对滤扇组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加压过滤机滤扇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压过滤机的滤扇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参见图3、图4所示,一种加压过滤机的滤扇固定装置由滤液槽1、紧固块12、滤扇固定头13、滤扇14、螺栓15组成。滤扇固定头13加工成双D形板体,即由对称两段圆弧段和对称两段直线段连成闭合曲线形状。滤扇14与滤扇固定头13固定连接成整体结构。滤扇固定头13的对称轴00′与滤扇14的对称轴XX′相交成一定夹定α,本实施例中α=50 °。滤液槽1上已在预定位置加工有螺纹孔。安装时,将滤扇14及其固定头13按正确方向置于滤液槽1上,将两件紧固块12分别覆压在滤扇固定头13的两侧圆弧段上,锁紧带有平垫片15-1和弹性垫片15-2的螺栓15,安装即告完成。拆卸时,松开螺栓15,此时,不用将螺栓15全部松开拆下,紧固块12亦不用拆下,只需将紧固块12转动一角度,离开滤扇固定头13,即可取出滤扇14及滤扇固定头13,更换新的滤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8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