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煮煲仔饭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8040.9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建华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7/06;F24C1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启成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煮煲仔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煮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电煮煲仔饭的技术如专利01130108.2所公开的,采用与沙锅下部相配的盆状电发热盘进行煮饭,煮饭时采用前段先猛火煮饭,后段文火焗饭,这样,在锅内就很容易形成了一层香喷喷的锅巴。采用上述技术,虽然既能在短时间内煮好一锅饭,而且,在锅底及侧壁产生一层香喷喷的锅巴,但是,由于盆状电发热盘在焗饭时依然能产生比较大的热能,这样,容易在焗饭时,将紧贴锅底及侧壁的锅巴煮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在短时间内煮好一锅饭,同时,在锅底及侧壁所形成的锅巴不容易煮糊的煮煲仔饭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煮煲仔饭的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锅盖的锅体、设置在锅体底部的电发热盘、位于电发热盘上面的锅,其特别之处在于电发热盘的面积比锅底的面积大,电发热盘侧边缘贴近锅体的侧壁上,锅的锅侧壁上缘贴近锅体的侧壁上,使锅侧壁、锅体侧壁、凸出于锅底的电发热盘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工作时,前段先猛火煮饭,后段文火焗饭。由于锅侧壁、锅体侧壁、凸出于锅底的电发热盘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样,既保证前段猛火煮煲仔饭时所需的热能(因为前段猛火煮饭时所需的热能主要由锅底部电发热盘提供,而且,热能很容易通过水传递到整锅米饭上),同时,炯饭时,又能使米饭能获得足够的热能(此时,由于锅内已没有流动的水,锅底的热能不容易传递到锅各处的米饭上,这样,就需要锅侧壁的热能供应),锅侧壁、锅体侧壁、凸出于锅底的电发热盘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将电发热盘的热能局限在该空间内,使热能主要对锅的侧壁产生作用但又不至于热能过多,导致锅内靠近锅底及侧壁的米饭煮糊。
为了使锅准确定位,在电发热盘上沿锅的侧壁均匀设置三块或三块以上的发热板。发热板的作用除了使锅准确定位在电发热盘中部外,其提供的热能使锅侧壁各个部位获得的热能不同,在温差下,使锅内的锅巴容易从锅侧壁上剥离。
为了防止水从电发热盘漫流到电发热盘底部电源接头上,在锅底外侧的电发热盘上设置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圆形凸缘。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使锅侧壁、锅体侧壁、凸出于锅底的电发热盘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因此,具有既能在短时间内煮好一锅饭,同时,在锅底及侧壁所形成的锅巴不容易煮糊、锅内的锅巴容易从锅侧壁上剥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发热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煮煲仔饭的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锅盖1的锅体2、设置在锅体2底部的电发热盘3、位于电发热盘3上面的锅4,其特别之处在于电发热盘3的面积比锅4底的面积大,电发热盘3侧边缘3a贴近锅体2的侧壁2a上,锅4的锅侧壁上缘4a贴近锅体2的侧壁2a上,使锅侧壁4b、锅体侧壁2a、凸出于锅4底的电发热盘3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5。在电发热盘3上沿锅4的侧壁4b均匀设置三块或三块以上的发热板6。在锅4底外侧的电发热盘3上设置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圆形凸缘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建华,未经梁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8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撬装钻机整体移运装置
- 下一篇:角落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