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按摩枕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7739.3 | 申请日: | 200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9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邱伟成;卢健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普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H1/00;A47G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10600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摩 枕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按摩枕头。
背景技术
枕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在人们休息放松时使用,对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对枕头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枕头作为人们睡觉休息时的必需品,若能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将会拓宽枕头的功能及使用效果,如现在已出现了这样一种枕头:在枕头的表面设有圆形或椎形的齿,以加强对人体的按摩作用,但这种按摩作用的按摩效果有限,依靠人体与枕头的接触、滚动来进行按摩,按摩方式单一,如不能产生击打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效果更好的按摩枕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按摩枕头,在该枕头内设有振动按摩件。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枕头中的振动按摩件可以进行振动,以对人体进行按摩;相对于已有技术中,通过人体在枕头的按摩齿上进行滚动按摩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人体产生击打作用,按摩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结构是:
所述振动按摩件包括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驱动马达、偏心块,驱动马达与壳体固定并与电源电连接,偏心块连接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驱动马达带动偏心块产生旋转运动,而偏心块由于惯性作用,就会反向带动壳体产生振动,并通过壳体向外输出,以达到按摩的作用。
在该枕头端部还设有控制开关。将控制开关设于枕头的端部,可以对控制开关起到保护作用,并易于控制。
所述壳体内设有马达固定腔及电池腔,所述电源为电池腔内的电池。将马达及电池同时置于壳体内,可以使结构更紧凑,避免对枕头的弹性缓冲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所述壳体沿该枕头纵向的尺寸大于沿该枕头横向的尺寸。因为枕头的横向尺寸过小且要承受压力,所以壳体沿纵向设置,也是为了减少壳体对枕头的弹性缓冲效果造成影响。同理:
沿该枕头的纵向方向设有容置孔,所述壳体置于该容置孔内。
所述容置孔通至该枕头的端部,并在该端部设有封盖。在端部设有封盖,可以方便的将封盖打开,以便对枕头内的振动按摩件进行维护。
所述容置孔将该枕头的两端贯通,并在该枕头的两端均设有封盖。两端均设有封盖,使枕头的设计对称,从两端均可以方便的将壳体取出。
所述壳体的纵向长度与所述枕头的纵向长度相一致,且所述两个封盖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上。此结构方便枕头的生产加工,加工时预留壳体的放置空间,枕头加工完成之后,将壳体放入容置腔并将两端直接封盖;还可以通过两端的封盖对枕头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相对于已有技术来讲,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效果更为理想;
2、电池及驱动马达均置于同一壳体,使结构更紧凑;
3、壳体及容置腔均纵向设置,以尽量减少对枕头的弹性缓冲效果造成影响;
4、枕头端部的封盖可以方便振动按摩件的维护;
5、枕头两端的封盖可对枕头起到装饰作用,且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掉封盖、壳体后的结构图;
图4是打开壳体后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驱动马达,3、偏心块,4、马达固定腔,5、电池腔,6、容置孔,7、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按摩枕头,该枕头为椭圆柱形,沿该枕头内沿纵向方向设有容置孔6,容置孔6将该枕头的两端贯通,在该容置孔6内设有壳体1,壳体1的纵向长度与枕头的纵向长度相一致,两个封盖7连接在壳体1的两端上,壳体2内设有马达固定腔4及电池腔5,电池腔5内放置电池构成电源;在马达固定腔4内固定有驱动马达2,驱动马达2与电源电连接,偏心块3连接在驱动马达2的输出轴上,在该枕头端部还设有控制开关。壳体1、驱动马达2、偏心块3,构成振动按摩件。
使用时,打开控制开关,电池带动驱动马达2运转,偏心块3由于惯性作用,反作用于壳体1而产生振动,使枕头具有振动按摩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普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普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77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