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卸车厢自开门绳链式自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7064.2 | 申请日: | 2007-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2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戴勇军;冯於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英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67 | 分类号: | B60P1/267 |
代理公司: | 如皋市江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春建 |
地址: | 22650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车 开门 链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车厢的自锁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绳或链进行伸缩连接的一种自卸车厢自开门绳链式自锁机构。
背景技术
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目前尚未检索到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的自卸车厢自开门绳链式自锁机构。目前普遍使用的自卸车厢自开门自锁机构,一般采用拉杆与自脱钩组合而成(称下拉杆式)。当车厢举升时,拉杆带动自脱钩缓慢地打开车厢门,这种机构完全依靠拉杆及车厢举伸的高度实现车厢自开门自脱与自锁。如果要使车厢门全部打开则必须要车厢举伸到足够的高度;如果要使车厢门全部关闭则必须要车厢全部下降到位,且时有关不上车厢门现象。该拉杆式机构有车厢门自开、自锁不灵活、成本高、存在危险隐患及制作复杂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改进,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性更高的一种自卸车厢自开门绳链式自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在考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性更高的基础上设计成由拉簧、销轴、自脱钩支架、脱钩座、自脱钩、索件、支架组成的一种自卸车厢自开门绳链式自锁机构,自脱钩支架、脱钩座分别固装在自卸车车厢上,自脱钩以销轴为支点与自脱钩支架相连接,支架固装在自卸车车架上,所述的索件的一端与自脱钩相连,另一端与支架相连;所述的索件为绳或链类构物;拉簧的一端与自卸车车厢相连,另一端与自脱钩相连。所述的自脱钩为反钩结构。
使用时,通过液压缸将车厢举伸,车厢后部绕车厢后铰销呈向下的方向运动,此时自脱钩与支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自脱钩消除了柔性的索件对其施加的拉力,在拉簧拉力的作用下,自脱钩前端渐渐脱离脱钩座,自脱钩与脱钩座呈分离状态,车厢门被打开。当液压缸将车厢下拉时,车厢后部绕车厢后铰销呈向上的方向运动,此时自脱钩与支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索件开始对自脱钩施加拉力,自脱钩前端渐渐与脱钩座接近,自脱钩与脱钩座呈闭合状态,自脱钩准确地钩住脱钩座,实现车厢后门的自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柔性的绳或链进行连接,且配有拉簧的拉力,从而在车厢举升时即可自卸,不需要将车厢举升到足够大的角度才可自卸;由于车厢下降后即可实现自锁,克服了现有拉杆连接强制自脱机构制作成本高、车厢门自开、自锁不灵活等现象的发生,使锁紧可靠性更高;由于结构合理,易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所以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卸车厢自开门绳链式自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厢自开门绳链式自锁机构,由拉簧4、销轴5、自脱钩支架6、脱钩座7、自脱钩8、索件9、支架10组成,自脱钩支架6、脱钩座7分别固装在自卸车车厢上,自脱钩8以销轴5为支点与自脱钩支架6相连接,自脱钩8为反钩结构。支架10固装在自卸车车架上,所述的索件9的一端与自脱钩8相连,另一端与支架10相连;索件9为绳或链类构物;拉簧4的一端与自卸车车厢相连,另一端与自脱钩8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英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英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7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