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直线状经条塑料染色筒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832.2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7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荣;邹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九新染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04 | 分类号: | D06B23/04;B65H75/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3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状 塑料 染色 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染色用筒管,尤其是一种具有非直线状经条的塑料染色筒管。
背景技术
1882年德国粤佰梅公司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纱线筒子染色专利。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了筒子染色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技术未能大量普及,直到本世纪初,由于筒子染色具有明显的劳动强度低、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纱线损失少、用工省等优点,才被我国染色企业大量采用。
纱线筒子染色前,应先将坯纱按规定工艺参数卷绕在支持物——可顺畅穿透流体的筒管上,得到待染筒子(又被称为杜筒),然后将其装入筒子染色机,在染色机主泵作用下,染液穿透纱线作从内向外(或反向)循环,以实现染色机上染纱线的目的,再通过清洗、脱水、烘干后成为色纱。
筒子是纺织厂拧运纱线最常用的形式,它由络筒机将纱线卷绕在圆柱形或圆台形的回转体——筒子上。为了使筒子染色全过程能正常运行,染色筒管至少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首先它能让染液及空气(烘干时)能均匀顺畅地穿透筒子上的纱线,因而,筒管必须是中空的,呈管状,且其表面布满孔眼。
其二,筒管应具有相当的强度,能保证卷绕在其上的纱线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保证良好外形,自然又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其强度决定于上下口和开孔余下的纵向经条和横向纬条的材质、结构、截面积等因素。
当然,筒管所使用的材质必须耐高温、耐腐蚀等,综上所述,染色筒管是一种表面布满孔眼、可支持卷绕在其上纱线进行染色全过程的管状回转体。
1、产品用途
用纱线筒子染色,供纱线卷绕在其上,以便染色全过程顺利进行。
按要求,有多次反复使用筒管及一次性筒管区分。
2、现有产品构成
材质:不锈钢、塑料等,目前以塑料为主。
形状:圆柱形、圆台形、圆柱—圆台连体形等。
孔形:圆孔、椭圆孔、鱼眼孔、多边形孔(方、长方、三边、四边、五边、六边、梯形......)不规则孔等,目前塑料染色筒管以长方孔为主。
现有产品存在问题:开裂
染色筒管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挤压,如纱线湿热处理时的收缩,特别是离心脱水时的横向挤压力极大,会使筒管变形、甚至开裂,以至报废。其裂纹呈从上到下纵向直线,裂缝大部分在开孔中心线附近,也有少数沿孔边开裂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不易产生裂缝的非直线状经条塑料染色筒管。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染色筒管的本体呈回转中空管状,在染色筒管本体的管壁上布满穿透管壁的通孔,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通孔呈错位设置。
染色筒管本体的管壁上开设的通孔为形状一致、大小相同的矩形结构。每个通孔均呈水平状设置在染色筒管本体的管壁上,即通孔在染色筒管本体的管壁上呈圆周形的层状设置,上、下相邻两层通孔之间的染色筒管本体的管壁形成纬条,同一层的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染色筒管本体的管壁形成其上、下端与纬条相接的经条。每根经条的上、下端均与纬条以圆弧边相接,即每个通孔的相邻两边均通过圆弧边相连,使得通孔形成四个顶角均为圆角的矩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染色筒管支撑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由于应力集中产生裂缝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染色筒管的管壁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染色筒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塑料染色筒管的管壁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染色筒管的本体1呈回转中空的管状,染色筒管本体1的管壁上布满穿透管壁的通孔2,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通孔2呈错位设置。
染色筒管本体1的管壁上开设的通孔2为形状一致、大小相同的矩形结构,即该通孔2可以为长方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的,但最好的每个通孔2均呈水平状设置在染色筒管本体1的管壁上,即通孔2在染色筒管本体1的管壁上呈圆周形的层状设置,上、下相邻两层通孔2之间的染色筒管本体1的管壁形成纬条3,同一层的相邻两个通孔2之间的染色筒管本体1的管壁形成其上、下端与纬条3相接的经条4。
将原来从染色筒管本体1上端笔直向下的若干根纵向经条4(中心线)由贯通的直线改变为贯通的非直线(折线或者曲线),为此需要将原来上下相邻对其排列的通孔2(如井字形排列,现有技术的图1所示)改为错位排列,如图3所示。当然,通孔2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四边形孔,也可能是三边、五边、六边(蜂巢)形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九新染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九新染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车臂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非充气式全地形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