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657.7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01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余宏基;丁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629;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可同时收容两种不同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规格的小型电子卡连接器,其尺寸、形状等各不相同,如应用在通讯或信息设备内部的用户信息识别(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其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笔记本计算机在不能无线上网的情况下,只需将SIM卡插入笔记本计算机即可实现上网的功能。所以在笔记本计算机中设置一个SIM卡连接器实属必要。
然而,由于人们对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追求,往往需要在同一设备中设置多个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扩大存储,如果将SIM卡与其它电子卡连接器分别设于电路板不同位置,这样势必浪费电路板面积。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卡连接器以弥补其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有效节约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若干安设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及遮蔽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其形成一电子卡插入口;第二连接器,其与第一连接器堆叠设置,包括第二绝缘本体、若干安设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扣持安装于遮蔽壳体上,且靠近电子卡插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通过将第二连接器堆叠安置于第一连接器的下端,可以有效节约电路板面积,有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可安装于电路板10上,包括收容Express Card的第一连接器及收容SIM卡的第二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若干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导电端子3、遮蔽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2、安装于遮蔽壳体2一侧的退卡机构5、安装于第一遮蔽壳体2的第二绝缘本体4、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4的第二导电端子6及用于将电子卡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10上的支撑装置7。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第一绝缘本体1用于与Express card对接,其包括基部120、一对分别由基部120两端平行延伸而出的臂部121及由基部120延伸而出的对接部122。该对接部122位于两臂部121中间且在水平方向上与两臂部121之间均设有间隙(未标号)。第一绝缘本体12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23,该等收容槽123由基部120前表面延伸至对接部122后端。第一绝缘本体1两臂部121外侧分别设有接地片124,该接地片124焊接于电路板10上(如图5所示),用于将电子卡与导电端子之间产生的静电接地。第一绝缘本体1整体还向下延伸,形成一垫高部125,用于将整个电子卡连接器100垫高,且第一绝缘本体1的整体高度与支撑装置7的高度相当。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遮蔽壳体2为一矩型结构或为L型结构,本实施例中以矩型结构表示,但不仅限于该结构。遮蔽壳体2遮蔽第一绝缘本体1且安装于其上,包括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其中上壳体21包括主板部210、自主板部210两侧向下延伸的侧部211,侧部211进一步向内延伸形成底部(未标号),主板部210、侧部211及底部(未标号)共同形成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槽213。侧部211前端向内延伸分别设有抵持片214,该抵持片214与接地片124相抵持,从而将接地片124与遮蔽壳体2导通。下壳体22位于上壳体21的相对端,且焊接于上壳体21的底部(未标号)上,其具有与上壳体21形状相似的主板部220,主板部220前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持部221,位于扣持部221内设有收容孔222,主板部220前端且于扣持部221之间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弹片2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