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628.0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2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新;郭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F02M2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燃油 节能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辆、船舶以及机器等动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所述内燃机包含使用汽油或柴油的动力内燃机。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内燃机不间断地工作,从油箱出来的燃油必须仔细地清除杂质。若燃油滤清不良,则喷油泵和喷油器中的精密零件会很快地磨损或卡住。精密零件的磨损,将会引起各缸供油不均匀,燃油消耗量增加以及功率下降。市场上常见的燃油滤清器主要包括壳体和滤芯两大部分,滤芯布置在壳体内,这种燃油滤清器只能滤除燃油中的杂质,使新鲜清洁的燃油由进油管进入内燃机,使内燃机在保证各项指标的状态下正常工作。
目前,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汽车以及其它设备的内燃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这两大问题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和重视。由100多个国家签字的京都协议书,确定了全世界排污的明确方向和措施。汽车、船舶的高油耗和尾气污染大气的主要原因是燃油的不充分燃烧。在影响燃油燃烧的因素中,按照“范德华”理论,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燃油分子通常处于分子聚集状态使得进入发动机的燃油不能和氧气充分燃烧是一重要因素。而且现有的节油器都是内燃机的附加装置,给安装和使用带来不便,也降低了这些节油器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其目的是要解决目前内燃机燃油滤清器不具备节能和减少废气排放的问题,从而设计一种具有节能和减排效果的节能减排燃油滤清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由壳体和滤芯构成,该壳体或者滤芯上设有远红外和负离子载体构造,所述远红外和负离子载体主要由托玛琳或托玛琳和锗矿石粉材料组成,而所述远红外和负离子载体构造选择下列构造之一:
A、在壳体的内壁涂敷有由远红外和负离子载体构成的涂层;
B、在滤芯上嵌设有由远红外和负离子载体构成的颗粒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壳体的外壁涂敷铝粉或者贴上铝胶带。
2、上述方案中,所述“托玛琳(Tourmaline)”可以产生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其中,远红外线的作用更强。所述“锗矿石粉”主要产生负离子作用。负离子材料还可以有:桂宝石、神州石和奇冰石等。这些负离子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者或两者以上组合使用。
3、上述方案中,当壳体的内壁采用涂层构造时,可以在制作好的壳体内壁喷涂一层具有远红外和负离子作用的涂层载体。
4、上述方案中,当滤芯采用嵌设颗粒体构造时,可以将具有远红外负离子作用的颗粒体与普通滤芯材料混合来制作滤芯,颗粒体重量占滤芯重量的5-10%即可。这样制作好的滤芯上自然嵌设有颗粒体构造。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各种燃油均为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一般均为碳原子和氢原子依靠共价键而结合成的烷类分子。而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共价结合使得分子成为极性分子。分子之间借助于偶极矩的静电引力结合成大分子团,这种力称为范德华力,因此形成大分子团,影响了燃油的充分燃烧。油分子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通常处于分子聚集状态,不能充分燃烧。而本实用新型采用远红外负离子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的方案,使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既是一种过滤设备,又有节油器功能。这种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在过滤燃油同时利用载体构造发出的远红外和负离子直接作用于燃油。燃油分子在远红外和负离子作用下,将油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破坏,而变成单个分子,形成长链式有序排列,由“长链”变成“短链”,甚至单个分子,使得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燃油浓度下降,流动性提高,尤其是雾化性能大幅提高,从而更便于与空气的混合,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提高了燃油的燃烧值,达到节油,提高马力和降低污染的目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本身就是一个节油器,它的节油功能大于普通节油器,因此节油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效果明显。
2、本实用新型内燃机燃油节能减排滤清器发出的远红外和负离子可以直接、长时间与燃油充分发生作用,使燃油分子团微分子化,催化燃油中的油分子,提高了利用远红外线和负离子活化燃油的效果,有利于充分燃烧,提高节油效率。
3、本实用新型由于远红外和负离子与燃油直接接触,在燃油的流动下可以促使燃油与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均匀、充分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节油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